第131章 有福大帅,就有赵大帅!(3 / 4)

清妖 傲骨铁心 4106 字 8天前

    赵安以署理巡抚身份亲自前往凤阳平定白莲造反,跟以署理巡抚身份调动全省绿营去凤阳围剿盐贩子,哪个听起来上档次?哪个事后功劳大?

    不过也不能说是诬陷,谢鸿仪、杨彪参加白莲教是事实。

    就这么个意思了,抓个排长都得上报说抓个师长。

    何况,赵安为彻底剿灭谢、杨二人,肃清皖北“匪患”,连夜制定了一个涉及安徽、江苏两省的“四正六隅”绞杀方案。

    这个方案是仿明末兵部尚书杨嗣昌围剿张献忠的方案,光听名字就地动山摇。

    费这么大劲干什么?

    无它,夺权!

    夺兵权。

    在老宋提醒下,赵安索性利用这次调兵剿匪机会把皖北的淮北镇、皖南的寿春镇绿营兵权一起抓了。

    不是说把这两镇的绿营将领全部替换一遍,而是把两镇绿营的精锐全部拿到自己手下,以署理巡抚名义上报朝廷将安徽绿营的精锐重组为淮字新军。

    想要达成这个目的,谢、杨二位肯定不能是盐贩子,得是反贼大头目才行。

    这件事压根都不需要老太爷同意,负责兵部的福长安点头就行。

    四福儿要不点头,赵安下一期的利息就不太想支付了。

    “大帅到!”

    让众官员更惊讶的是门外喊的不是“赵大人”到,而是“大帅”到。

    “大帅”,是清朝对高级军事统帅的尊称,一般只有钦差大臣、经略大臣、参赞大臣才有资格被尊称为“大帅”,地方上只有总督和巡抚有资格,只后者节制的兵马往往不及前三者。

    属于“小帅”,而不是“大帅”。

    赵安是署理巡抚,理论上是没资格被敬称为“大帅”的,但他和一般的总督、巡抚又不同,不仅有黄马褂和双眼花翎,还有皇上钦赐的遏必隆刀,被尊称一声“大帅”肯定是没问题的。

    但也没有自个让人叫自个一声“大帅”的道理吧。

    堂内众官面面相窥,都觉这声“大帅”有点尴尬,毕竟这里是巡抚衙门,不是前线的临时行辕。

    就连最先投靠赵安,如今靠着大兴工商被赵安特别看重的安庆知府宋嘉问都觉别扭。

    关键时候,有人打破堂中沉寂,开口道:“朝中有福大帅,我安徽有赵大帅,此大清双柱也。”

    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臬台大人张诚基。

    福大帅?

    众官忍不住联想到那些来江宁“投资”的商人带来的传言,眼前这位年轻的赵大人和正领军出征高原的福大帅一样,都是当今皇上的亲骨肉!

    福康安是大帅,赵大人就不是大帅了?

    往更深层次去想,赵大人公然让人叫自己为大帅,是不是说赵大人对自己的身世也是一肚子数?

    不要犹豫,也不要再想什么,二堂内顿时响起一片“参见大帅”声。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