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孤雁衔书(1 / 2)

皇帝在御书房召见太医院新任医正时,窗外飘来隐约的雪兰香。

那年轻人跪在地上,脖颈间挂着的玉佩正是当日在怪病宫女房里见过的款式。

&0t;启禀陛下,&0t;他叩时,玉佩上的&0t;李&0t;字触地,&0t;刘医正生前曾让小人留意,紫河车与迷情散的方子似乎被人篡改过。

&0t;

皇帝猛地想起王太傅府密室里的另一本账册,上面记录着近年来流入太医院的西域药材,经手人竟都是王皇后母族的家仆。

二月初二夜祭时,贤妃抱着莞妃的牌位行至太庙偏殿,忽闻供桌下传来簌簌响动。

掀开帷幔,竟现暗格里藏着半卷《宫廷香谱》,其中&0t;雪舞回风&0t;的配方旁用朱笔批注:&0t;此香需以孕妇血为引,方能持久不散。

&0t;

她指尖抖,想起自己曾说莞妃&0t;手腕上的朱砂痣真好看&0t;,那哪里是痣,分明是长期沾染香灰所致的色素沉积。

子时三刻,皇帝独自来到承欢殿旧址。

枯井旁的老槐树忽然断了枝桠,砸开覆着薄冰的井口。

他借着灯笼光往下看,只见井底骸骨旁多了样东西——是枚刻着&0t;辰&0t;字的金锁,正是他当年为未出世的十三皇子所制。

风声骤起,吹得荒草沙沙作响,恍惚间似有女子哭声从井中传来,念着&0t;换了都换了&0t;

景仁宫的雪兰在二月初二这一日突然枯萎。

贤妃看着凋零的花瓣,忽命人将琉璃瓶浸入滚水,瓶底竟浮出细小的金字:&0t;明硕初年夏,王太傅赠&0t;。

她攥着瓶子去找皇帝,途经御花园时,看见新任太医院医正正与一名小太监低语,两人腰间玉佩相撞,竟拼出完整的王太傅府纹章。

王皇后死后并未丧,甚至对外封锁了消息。

七皇子也被皇帝支配了去东边巡查了。

王皇后的头七刚过,后宫又爆出秘闻:有宫人在景仁宫旧址挖出个陶瓮,里面装着已经碳化的婴儿骸骨,颈间戴着的金锁与皇帝当年所制分毫不差。

皇帝盯着那锁,忽然想起莞妃暴毙当日,贤妃曾哭着说&0t;姐姐的孩子没了,臣妾的孩子也保不住&0t;——可他从未记得贤妃生了老九后又有过身孕。

现在看到这景象,皇帝痛心疾,自己最最在意的两个女人,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啊?

二月十五的烟火照亮紫禁城时,贤妃在佛堂抄完最后一卷《妙法莲华经》。

琉璃瓶里新插的雪兰突然散出浓郁香气,混着供桌上的檀香,竟让她一阵恍惚。

朦胧中,她看见莞妃踏香而来,手中捧着当年未写完的信,这次信的末尾多了行小字:&0t;调换药材的是太医院李医正他是王太傅义子&0t;

李医正,太医院严医正突然暴毙后,王太傅推荐之人。

王太傅出事后,李医正自缢。

刘清远任太医院院正,王皇后被赐毒酒之夜,太医院失火,刘清远……溺死在井里。

现在的年轻医正,是姓李还是姓王来着,皇帝有些迷糊了!

皇帝看着密报上&0t;李医正深夜出京,去向不明&0t;的字样,忽然握紧了案头的王太傅府抄家清单。

清单最末页,赫然列着&0t;西域迷情散三匣,已流入太医院&0t;。

窗外传来百姓放河灯的喧闹声,他忽闻身后有衣袂轻响,转身时只见贤妃捧着琉璃瓶站在月光里,瓶中雪兰再次绽放,花瓣上的水珠滚落在地,竟在青砖上洇出&0t;冤&0t;字形状。

明硕八年二月十六,西北道上孤雁南飞。

楚墨勒住缰绳,看着商队驮铃在暮色中摇晃成金线。

他腰间藏着的密信,火漆印上的“王”

字朱砂未干——三日前在鸡鸣驿站,这封信从戴斗笠的茶商袖口滑落时,他便察觉出异样。

“启禀大人,前方驿站有飞鸽传书。”

亲卫递来油纸包,楚墨展开时瞳孔微缩:“莞妃胎衣事泄,毁证。”

字迹力透纸背,尾笔带钩,正是王太傅亲卫统领的笔迹。

他捏碎纸团,望着天边残阳如血,忽然想起八年前那个雪夜,皇帝抱着莞妃遗体时,鬓角竟添了白。

夜宿驿站时,楚墨听见隔壁厢房传来棋秤落子声。

他吹灭烛火,屏息贴向墙壁,只听一个苍老的声音低笑:“李医正若还活着,该知道胎衣上的紫斑”

话音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