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长山云涌京华路(1 / 2)

第二日午后,杨明汐正在查看新研制的雪花膏,忽闻宫中来人宣召。

她扶着侍女起身,对镜整理云鬓,却在钗环间暗藏银针——这是自从来到这里出门养成的习惯。

乾清宫内,皇帝斜倚龙榻,面色苍白如纸。

太子与几位重臣分立两侧,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0t;陆家幺媳,&0t;皇帝唤她的声音虚弱却带着威严,&0t;西北大旱,朕听闻你在新云府推广的水车灌溉颇有成效?&0t;

杨明汐福身行礼,目光扫过太子紧绷的下颌与户部尚书暗藏警惕的眼神:&0t;回陛下,水车原理简单,若能在西北仿制推广,定能解燃眉之急。

&0t;

她从袖中取出绘制工整的图纸,&0t;只是……&0t;

&0t;但说无妨。

&0t;

&0t;需调用民间工匠与商贾协助,&0t;杨明汐直视皇帝浑浊的双眼,&0t;且需拨专款用于购买建造材料。

&0t;

她刻意忽略朝堂上传来的抽气声,&0t;臣媳愿以名下作坊盈利作保,若半年内未见成效,甘愿散尽家财。

&0t;

殿内陷入死寂。

太子突然上前一步:&0t;父皇,儿臣以为此计可行。

幺舅母在农事上确有建树,不妨……&0t;

&0t;胡闹!

&0t;户部尚书公孙大人拍案而起,&0t;妇人干政,成何体统!

国库空虚,怎能将银钱交给商贾出身的……&0t;

&0t;公孙尚书,京郊均田令试行已快半年,流民安置妥当,新开垦的稻田也已经准备收割。

&0t;

太子双手捧着烫金文书,邹燃出列,“而且,就现在形势来看,一定是个大丰收,当初幺舅母推行的时候,你也是反对的最厉害的,现在怎么样了?脸疼不疼?”

&0t;那,那不过是碰巧罢了,不过……&0t;户部尚书公孙大人尴尬的找着借口。

杨明汐唇角勾起一抹冷笑,将茶盏搁在海棠纹案几上。

青瓷相碰出清响:&0t;我不过是按陛下旨意推行新政,你们这些老顽固倒学会指鹿为马了。

&0t;

她垂眸看着自己精心绘制的京城舆图,密密麻麻的红点标记着新落成的作坊与商铺,

&0t;把西北商路的折子递给我,我倒要看看,他们还能堵得住多少民生之路。

&0t;

太子立马吩咐内侍前去找杨明汐要的东西。

&0t;尚书大人怕是忘了,&0t;杨明汐突然轻笑出声,指尖划过图纸上精巧的齿轮构造。

&0t;去年西北商路受阻,是谁用商船绕过封锁,将粮草运抵前线?

谁在京郊开垦万亩荒地,让流民有了安身之所?&0t;她抚上微微出汗的额头。

&0t;当初臣媳腹中胎儿尚知体恤民生,臣媳劳作的时候乖乖呆在肚子了,而某些食君之禄的人,却连个妇道人家都不如。

&0t;

这番话如惊雷炸响。

皇帝剧烈咳嗽,却抬手制止了欲作的大臣:&0t;准了,陆家幺媳,朕命你全权督办西北水利,若成,重重有赏。

&0t;

出了宫门,杨明汐倚在马车上闭目养神。

春花担忧道:&0t;姑娘,您这是把满朝文武都得罪了……&0t;

&0t;得罪又如何?&0t;杨明汐睁开眼,眸中闪烁着与陆锦棠如出一辙的锐利。

&0t;若能借此机会在朝堂站稳脚跟,便是千夫所指又何妨。

&0t;

马车行过新开张的&0t;暖玉池&0t;,她望着窗外形形色色的顾客,轻声呢喃,&0t;等太子上位,这南陵的天,该变一变了。

&0t;

此时的杨明汐尚不知晓,西北的烽烟已悄然燃起,而一场足以颠覆朝堂的风暴,正裹挟着漫天黄沙,朝着京城汹涌而来……

暮夏时节的京城,柳絮飘飞如覆雪,却掩不住朱雀大街的繁华熙攘。

骠骑将军府后门一辆青布马车悄然停驻,车帘掀开时,露出杨明汐素净却带着一丝倦意的面容。

刚从宫中归来,珠翠环绕的喧嚣尚未散尽,心底那份沉甸甸的牵挂却愈清晰

——新云府的家人,还有那片承载着她年少时光的土地。

“明洲,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