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长山劫后(1 / 2)

初春的长山村飘着细雨,杨明汐撑着油纸伞立在坍塌的杨家老宅前。

瓦砾堆里还残留着焦黑的梁柱,墙角几株野蔷薇却倔强地开着,粉白花瓣沾着雨珠,映得满地疮痍愈刺目。

&0t;杨姑娘,祠堂的地基清理好了。

&0t;老石匠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粗粝的手掌上还缠着渗血的布条。

&0t;只是梁柱得从靠海山现砍,至少还得耽搁三日。

&0t;

杨明汐点点头,目光扫过不远处正在搬运砖石的村民。

自从陆锦棠三日前匆匆离开千荒山,她便接过重建村子的担子。

白天带着青壮劳力修缮房屋,夜里还要安抚受惊的妇孺,连轴转的疲惫压得她眼底泛青,却仍咬牙撑着。

忽然,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杨明洋扶着腰跑过来,肩头的绷带被雨水浸透:&0t;汐儿!

村西头的栅栏又倒了,几个伤重的兄弟想去帮忙,被我拦下了。

&0t;

&0t;你自己伤还没好!

&0t;杨明汐皱眉,伸手替二哥理了理歪斜的衣领,&0t;让陆六安排几个暗卫去,你们养好伤才是要紧事。

&0t;

她话音未落,眼角余光瞥见一抹熟悉的黑色身影。

暗卫领沈砚不知何时立在断墙边,斗篷上的雨水顺着兜帽滴落。

杨明汐心头一跳,这些日子她数次想问千荒山的情况,却总被琐事绊住。

此刻见沈砚现身,忙朝杨明洋使了个眼色:&0t;你去看看药汤熬好了没。

&0t;

等四下无人,沈砚才掀开兜帽。

她左颊有道新鲜的疤痕,想来是近日搏杀留下的:&0t;杨姑娘,陆公子离开前吩咐,待村中安顿好,便将千荒山之事如实相告。

&0t;

两人移步到临时搭建的草棚下。

沈砚从怀中掏出一卷密报,展开时带起潮湿的霉味:&0t;那日陆公子接到急报,京城突变故。

刑部尚书府满门遭屠,现场留下幽冥教的鬼面令牌。

公子连夜调遣暗卫,一面封锁消息,一面亲自带队追查。

&0t;

杨明汐指尖微微颤。

她记得陆锦棠临走时欲言又止的神情,却没想到竟是这般凶险的局面。

沈砚继续说着,声音压得极低:&0t;属下奉陆公子之命留守,暗中查得袭击长山村的匪徒与幽冥教有关。

他们意在截断粮草,扰乱陆公子布局。

更要紧的是&0t;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警惕,&0t;京城朝堂已被渗透,户部、大理寺皆有教中内应。

&0t;

雨声骤然变大,拍得草棚顶沙沙作响。

杨明汐望着远处正在夯地基的村民,忽然想起陆锦棠教她兵法时说的话:&0t;最可怕的敌人,往往藏在自己人中间。

&0t;

&0t;阿棠现在何处?&0t;她握紧腰间短刃,那是陆锦棠临走前塞给她的,&0t;他可有危险?&0t;

沈砚将密报重新卷好,塞进墙缝:&0t;陆公子已潜入鬼面崖,但教中老巢早已人去楼空。

不过&0t;

她压低声音,&0t;陆公子截获了账簿,牵扯官员数十人。

如今京城风云变幻,陆公子命我护你周全,待时机成熟,再&0t;

话音未落,村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杨明汐心头一紧,沈砚已飞身跃上草棚顶。

只见三骑快马冲破雨幕而来,领头之人黑衣猎猎,腰间玉佩在雨中泛着温润的光——竟是去而复返的陆锦棠。

&0t;阿汐!

&0t;陆锦棠甩镫下马,靴底溅起泥水,&0t;鬼面崖之事有变,教中余孽&0t;

他话说到一半,目光扫过杨明汐泛白的脸色和沾着泥浆的裙角,忽然住了口。

杨明汐望着他染血的袖口和憔悴的面容,忽然想起这些日子独自支撑的艰辛。

眼眶微微热,却强笑着指了指正在重建的老宅:&0t;阿棠来得正好,祠堂梁柱还缺人手&0t;

&0t;辛苦你了。

&0t;陆锦棠忽然伸手,替她拂去间草屑,动作轻柔得不像那个叱咤沙场的将军。

沈砚识趣地退开,雨声中,只听陆锦棠低声道:&0t;待京城事了,我定还你一个安宁的长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