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慧园这边,杨明汐带着春桃刚从外面巡视回来。
“春桃,以后农事学堂的担子,就要多靠你了。”
杨明汐对春桃说,“要让更多的孩子学到本事,让他们成为懂文化、懂农事的新农民。”
春桃郑重行礼:“请东家放心,春桃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陆锦棠也在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他从督察院的老部下中挑选了几位有才干、有担当的官员,带在身边历练,教他们处理政务,推行政策。
“你们记住,推行均田令,不仅仅是分田那么简单,而是要让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让国家长治久安。”
陆锦棠对他们说,“要心中有民,行事有度,才能不负陛下的信任,不负百姓的期望。”
而关于空间的秘密,杨明汐依然在探索。
守一偶尔会现身,给她一些提示,但关于空间的终极来历和成长上限,就连管叔也从来没有明说。
“空间的成长,没有上限,正如生民的福祉,没有尽头。”
管叔曾这样对她说,“你只需坚守初心,不断前行,自然会解锁更多的奥秘。”
杨明汐明白,这或许是一个需要用一生去探索的课题。
……
正是这一年的秋收,皇帝兑现了当年的承诺,亲自南下,视察江南州。
站在当年普惠园的试验田边,看着金黄的稻浪翻滚,听着孩子们清脆的童谣,皇帝感慨万千:“朕当年说过,要亲自来看看江南的变化,果然没有让朕失望。
幺舅,幺舅母,你们做得好啊!”
陆锦棠和杨明汐躬身行礼:“此乃陛下圣明,百姓努力,臣等只是尽了分内之事。”
皇帝笑着摇头:“不必谦虚。
这天下,是朕的天下,也是百姓的天下。
能让百姓吃饱穿暖,安居乐业,就是最大的功绩。”
他看向远处正在收割的农民,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朕老了,鬓边都有白了,但看到这景象,就觉得浑身都有劲儿。”
他顿了顿,对陆锦棠和杨明汐道:“均田令要继续推行,农业技术要继续推广。
朕希望,十年后,二十年後,天下的每一寸土地都能长出粮食,每一个百姓都能吃饱穿暖,每一个孩子都能笑得像普惠园的孩子一样灿烂。”
“臣等遵旨!”
陆锦棠和杨明汐异口同声地应道。
夕阳西下,皇帝的车驾缓缓离去,留下满田的金黄和百姓的欢声笑语。
杨明汐和陆锦棠并肩站在田埂上,看着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阿棠,你说,十年后,二十年后,天下会是什么样子?”
杨明汐轻声问。
陆锦棠握住她的手,眼中充满了憧憬:“会更好。
荒地都变成良田,农民都有自己的家,孩子们都能读书写字,再也没有流民,再也没有饥饿。”
杨明汐笑着点头:“嗯,会更好。”
她仿佛看到,空间里的种子撒遍了天下,长出了累累硕果;看到普惠园的孩子们长大成人,成为建设家园的栋梁;看到陆锦棠制定的律法深入人心,社会安定和谐。
管叔的声音仿佛又在耳边响起:“粮食是根,民生是本。”
是啊,粮食是根,深深扎在这片沃土上,扎在百姓的心中。
只要根还在,希望就在,未来就在。
她和陆锦棠的路,还很长。
但只要夫妇同心,携手前行,只要心中装着百姓,装着天下,就一定能走出一条通往盛世的康庄大道。
远处的童谣又响了起来,清脆悦耳,传遍了田野,也传遍了希望的远方:
“分了田,领了种,
秋收谷满仓,娃娃笑声响。
学本事,长身体,
日子越过越兴旺,
天下处处是粮仓“
御驾行至普惠园外的晒谷场时,皇帝正弯腰捻起一粒新米,指腹摩挲着那温润饱满的颗粒,夕阳的金光落在他鬓边的白上,竟透出几分柔和的沧桑。
“幺舅,幺舅母,”
他转过身,对陆锦棠夫妇露出难得一见的松弛笑容,这声私下里的称呼让周遭随侍的官员都屏住了呼吸,“当年南陵流民遍地,朕夜里批阅奏折,总见奏报上写‘饿殍遍野’,心就像被揪着。
如今……”
他环视着堆满粮袋的晒谷场,听着远处传来的舂米声,“朕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
陆锦棠躬身道:“此乃陛下仁德,心系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