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这日,江南下了场小雪,老宅的瓦上积了层薄薄的白,院角的梅树开了花,红白相映,好看得很。
陆母一早就起来包饺子,猪肉白菜馅的,是全家都爱吃的口味。
杨明汐也来帮忙,坐在灶台边擀皮,手指灵活,擀出的皮又圆又薄。
陆老太爷坐在廊下的竹椅上,盖着厚毯子,看着雪落在梅枝上,手里捏着暖炉。
陆父坐在旁边,帮着择芹菜,时不时跟陆老太爷聊两句:“爹,您还记得那年冬至,雪下得比现在还大,咱们全家围在屋里吃饺子,锦棠非要跟锦炎比谁吃得多,结果吃撑了,夜里喊着肚子疼。”
陆老太爷祖父笑着点头:“记得,那时候锦棠才五岁,胖乎乎的,像个小团子。”
陆锦炎从粮行回来,身上落了些雪,进门就喊:“娘,饺子包好了没?我都饿了!”
陆母从厨房探出头:“快了快了,你先去烤烤火,别冻着。”
陆长雨也回来了,手里提着个药包,是给陆老太爷和陆父抓的补药:“天儿冷,这药得天天熬,喝了暖和。”
阿阮跟在陆长雨身后,穿着件红棉袄,像个小灯笼,扑到陆母身边:“大奶奶,我也想包饺子!”
陆母笑着把她抱起来:“好,给你个小面团,你自己玩。”
陆锦棠去巷口接萧承煦——前几日萧承煦来信,说冬至想过来吃饺子,没带随从,就他,陆德宁还有陆锦陌三个人。
巷口的雪地上印着浅浅的脚印,陆锦棠远远就看见萧承煦三人,穿着素色棉袍,手里提着个布包,像当年的少年模样。
“幺舅舅。”
萧承煦笑着走近,把布包递过来,“这是京城的蜜饯,给曾外祖父和外祖父们带的。”
回到家时,饺子刚下锅,厨房里飘着香味。
陆老太爷见了萧承煦,高兴地招手:“陛下来了,快坐,烤烤火。
陌儿和宁儿也来了,都坐都坐。”
萧承煦挨着祖父陆老太爷坐下,接过杨明汐递来的热茶:“幺舅母,今年的稻子收得好吗?我在京城种的那片,也收了不少,都分给宫里的人尝了,都说好吃。”
杨明汐笑着点头:“收得好,你幺舅舅还让大哥给你寄了些新米,应该快到了。”
“十三媳妇,你回来也种田了?”
太后陆锦陌惊奇的问。
“闲来没事,种田打一下时间。”
杨明汐笑着回答。
饺子煮好了,端上桌,热气腾腾的。
全家围坐在桌边,阿阮坐在萧承煦身边,拿着小勺子,一口一个饺子。
陆母给萧承煦夹了个饺子:“陛下,尝尝,是你爱吃的猪肉白菜馅。”
萧承煦咬了口,笑着说:“外祖母好手艺,跟幺舅母包的一样好吃,比宫里的御厨包的还香。”
“陌儿也多吃一点,瘦了!”
陆母说着,又给陆锦陌夹了一些饺子。
“娘,没瘦,不过娘包的饺子就是好吃,我要多吃一些。”
陆锦陌接过陆母加的饺子,一边吃,泪水一边顺着脸颊流下来。
自从入宫之后,就没有吃过陆母包的饺子了,前几年虽然虽时在陆府住着,但是陆父身体不好,陆母照顾的疲惫不堪,哪有心思整这些吃食。
陆锦陌抬头看向陆父,感觉身体是恢复了很多,比在京城时看着好多了,难怪幺弟幺弟妹坚持要辞官,带着陆老太爷和陆父他们回老宅,原来真的是回来养病啊!
“娘,祖母呢?怎么没有看到祖母出来吃饺子?”
陆锦陌扫视了一圈,急急问道。
“你祖母身体有些不好,没有出来吃”
,陆母一边帮着陆锦陌加饺子,“青禾端过去了,天气凉,在屋里吃不遭罪。”
“行,一会我们去看看祖母。”
陆锦陌一边吃着,一边回应着陆母,没有一点太后该有的架子。
陆德宁从进了陆家的门,就一直跟在谢氏身后,听着谢氏叽叽咕咕的不知道在念什么,满脸笑得像十七八岁的小姑娘。
饭后,大家坐在廊下烤火,看着院中的雪景。
萧承煦跟陆老太爷聊起棋艺,“陛下的棋艺进步多了,下次来,咱们再好好下一局。”
萧承煦点头:“好,下次我带新的棋谱来,跟曾外祖父请教。”
陆父跟锦炎聊粮行的事,“明年想把粮行开到北边去,把江南的新米卖到京城,让更多人吃到好米。”
陆长雨则跟陆锦棠聊起邻镇的病患,说最近有不少人来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