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他答应过我,等梅花开了就娶我进门。”她喃喃道,泪水滑落,化作点点荧光消散。
一个接一个,亡魂开始松开执念。他们的身影不再狰狞,反而透出久违的安宁。最后,整片荒原响起低低吟唱,是各地民谣中最温柔的那一段:
>“山高路远不怕难,
>只要两人心不变。
>若有来生再相见,
>不羡仙,不贪权,
>愿做田埂两株草,风吹同摇曳。”
歌声中,残碑崩解,化作尘埃。
《断魂引》最后一声哀鸣后,彻底沉寂。
苏绾静静伫立,直到第一缕晨光照亮沙丘。她知道,这场胜利并非终结,而是一次新的开始。仇恨可以被化解,但创伤仍需时间抚平。更重要的是,她感受到了楚云的存在??就在刚才那场对抗中,她分明听见了一声极轻的叹息,像是欣慰,又像是告别。
回到心照殿后,她取出那页泛黄的“故事”纸。原本已淡去的字迹,竟再次浮现新内容:
>“当你读到这里,我已经走了很久。
>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人替我多吃一颗糖,多笑一次,多爱一个人。
>那就是我,在世间最温柔的延续。
>
>如今,我看见了。
>所以,请允许我,也多爱这个世界一次。
>
>??这一次,我不再是楚云,而是你读书时眼角湿润的瞬间,
>是孩子问‘妈妈,喜欢是什么感觉’时你的微笑,
>是陌生人递来伞时掌心的温度。
>我已不在某一处,却存在于每一处愿意相信爱的地方。
>
>别为我悲伤。
>因为我从未真正离开。”
苏绾读完,久久不能言语。她将纸小心折好,放入琴匣最深处,然后盘膝坐下,十指轻抚透明新梭。
她决定做一件事??重启“织心大典”。
这是心照殿千年未行的仪式,唯有当命网面临重大变革时方可开启。届时,九州所有曾在彼岸花下许愿、在归心书院立誓、在生死关头仍不忘牵住对方手的人,都将受到召唤。他们的记忆将化作丝线,由苏绾亲手织入命网,形成一道前所未有的“共情之链”。
此举风险极大。若参与者的信念不够纯粹,反会被负面情绪污染,导致命网紊乱;若人数不足,则仪式失败,主持者将耗尽心神而亡。
但她已无所畏惧。
三日后,春雷初响。
彼岸花海再度盛开,红如烈焰,蔓延千里。来自各地的男女老少齐聚心照殿外,手持信物,静候召唤。有人抱着骨灰盒,说要替亡夫完成未竟之约;有残疾老兵拄拐而来,只为与战地护士补一张婚书;更有年逾百岁的双胞胎姐妹,各自带着亡侣照片,笑着说:“我们替他们来看看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