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头儿又抽了口烟,过了好半天才接着道:“南家虽然没个壮劳力,但人家家底厚实,不差钱儿,再加上就剩爷孙儿两人了,省着点花过的也还行。
大队上老人儿在建国前全是南家的佃户,租着南家的地过活。
南家别看是地主,但心善,从祖上开始就一直铺路造桥施粥,要没有南家,战乱那些年宁县都指不定还剩多少人呢。
据我父亲说,南家人每遇灾年就不再收租,反而提供稀粥给宁县的百姓,让他们都不至于饿死。
平时收租也比别的地主少,都是佃户们交了税后留下一年的口粮,然后才收下剩下的一半当租子,你们可以出去打听去,哪家地主这么干的?哪个不是在交税前收租子?又有几个佃户能吃饱饭的?
因此南家在我们当地是出了名的大善人,百姓都愿意租他们家的地。
后来建国了,南家人将所有土地都交给了国家,听说南家还把家底都交上去了,支持红党,建国后南家还得了个什么证书,听说能保南家人的命。
还有南家老爷子的几个儿子,六个儿子都去了战场,一个都没能回来,回来的只有六张烈士证,可怜啊!”
听到这里,关大海对南家人也肃然起敬,面色严肃起来。
“后来呢?南家老爷子是怎么没的?他家那个小孙子又是怎么活下来的?”
李老头儿笑了笑,“南老爷子是有病死的,拖了一年人就没了,听说是啥绝症,治不好了。
南小子因为南家在大队上人缘好,大队里的人都心甘情愿照顾着,所以才没饿死。
南小子别看人小,但这孩子知道好赖,去年开春那会儿每天跟着大人一起下地干活挣工分,像他们这么大的孩子一天能挣上五个工分可不少了,也足够他吃喝的了。
平时下了工这孩子还上山打猎,打了兔子野鸡也不吃独食,给大队上生活困难的人家送去一起吃。
他那院子大,后院种了一大片蔬菜,他一个人吃不完,全分给队上的困难户了。
这孩子,和他祖上一样,都是难得的好人啊!”
就是命不太好,托生到了南家,又先后没了父母和爷爷,只剩他一个人了。
关大海点点头,“照您这么说,这孩子真不错。”
“那是,不然队里人再受到过南家的照顾也不会轻易接近他的,毕竟成份在这儿摆着呢。
听你四叔说,南家成份后来改成了贫农,因为他们把家产都捐了,一点没给自己留,上面还因为这个下来人查过,家里除了那所房子外,真可算是家徒四壁了,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
关大海听到这里眼睛微微一眯,大脑迅转动,瞬间便想到了什么,但他没表现出来,只笑笑又找了个话题和李老头儿聊开了。
等到晚上关大海回家吃过饭,将关元元接到自己屋里玩儿,关大海锁上门,拉着丁玥和关元元进了空间。
“我了解的也就这么多,但我估计,南家绝没有表面上看着那么穷,家底肯定没有全部上交。
他们家人也不傻,全交上去了,真遇到什么难事儿找谁去?
我猜测,他们家应该交上去的只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些,没看到的全藏起来了,毕竟谁也不知道他们家到底有多少好东西。
南家在咱们这儿扎根足有三百来年,当了这么多年地主,怎么可能就这么点东西?
南家在外面肯定也有别的生意,不然怎么可能看不上那点租子?反而还倒搭钱帮助别人?
人再无私,先也得将自己的肚子填饱,自己都要饿肚子还想着别人吃没吃,根本不可能,哪怕是圣母都做不到。”
关元元摆弄着手机点头道:“老关说的对,这个南家家底肯定不少,按小说里的定律,这些东西应该就藏在了后山上,还得是深山。
附近的人都知道深山危险,老虎、棕熊、野猪、野狼、毒蛇随时可能出现,所以轻易不会进深山,这样就减少了现南家宝藏的危险。
再有,南家那个小子这么小就开始上山,我估计也是为了以后取宝藏做准备,只有熟悉了深山的地型和大型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以及习性,才能避开危险取回宝藏。
对了,书里的后半部分好像提过这个姓南的。”
关元元猛然抬起头看向了关大海。
关大海知道关元元想干什么,立即去关元元的屋里把书拿了出来。
三人直接往后翻,果然在翻到快结尾时女主提到了南家这个小子。
“没想到这个南宫董事长居然是我们大队的人,他就是南家的小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