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长山见王氏的来历说完了,三个儿子对分配嫁妆的事都没意见,点了点头,接着道:“老婆子,你把咱们家账本拿出来。”
王氏早就准备好了,回身从炕琴里掏出一个本子。
“这是咱们家这些年的进出账,记的不规整,但都记下了,你妈每个月每年都有核算总数,一会你们都看看。
现在咱们家还有七百六十块钱,零头就不说了,块八毛的你们也不在意,都归我和你妈了。
不管是咱们大队还在老家那边,人老了都是跟着老大过日子的,我和你妈也商量了这事儿,觉得也应该跟着老大过。”
关大江和关大河刚要说话,关长山一摆手,“听我说完,我知道,你们哥俩也想让我们跟你们一起过,你们都是好孩子,都是孝敬的,我们心里明白着呢,不管我们跟你们哥仨谁一起过,都不能亏了我们老两口。
但是呢,我和你妈也考虑了多种因素,一来,大海是老大,跟他过是应该应份的,二来,老大挣的多,就元元一个孩子,负担也小些,再养我们两个老的也没问题。
所以我们以后等正式分家了还是跟着你们大哥过,这个你们也别争。”
关长山说完往烟袋锅子里塞了点烟叶点燃,想了想,接着道:“至于你们哥俩以后给养老钱这事儿,你们看着给,日子过的好就多给点,也给你们大哥减轻点负担,日子过的差,就少给点,这个再看,不强求,反正我和你妈也不指着这点孝敬过日子,就你妈的嫁妆都够我们吃两辈子的了。”
最后一句关长山也有提醒关大江和关大河的意思,让他们心中有个数。
想想,能吃上两辈子的嫁妆得有多少?以后他们又能分到多少?只要他们老老实实过日子,别作妖,怎么也不会差了他们的。
关大河脑子和关大海关大江相比是差了点,但也不是傻子,听到这话就明白了关长山的意思,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关长山不说话。
关长山白了关大河一眼,“老实儿的,别作。”
关大河兴奋地点头,“爸放心,我一定老实。”
关长山叹了口气,“你呀,你们哥仨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还好你有个好儿子,等小辉大了,你们两口子多听他的话,反正你们以后也归小辉管,早听晚听也得听,还不如早点听呢。”
早点听还能少吃点亏,再有老大老二看着,他才真正放下心。
“再有就是家里的大件,也就是房子,当初盖房子的钱全是你大哥邮回来的钱攒的,虽说是他花的钱,但都算是公中的,他不在家,你们哥俩还在家替他尽孝了呢,也应该有你们一份。
所以房子平分,你们现在住的房子就归你们自己,老大就他那屋,后面盖的两间也归元元和小芳,以后家里再有孩子再说。
老大,你两个弟弟手上都没啥钱,这几年他们在城里也挣了点辛苦钱,但不多,家里这点钱我就做主,一人给他们三百,剩下是你的,你看中不?”
关长山抬眼看向了关大海。
关大海笑着点头,“行啊,爸说的对,我是邮了钱回家,但大江和大河还替我尽孝了呢,没他们在,我也不可能在部队里安心做到营长才转业,早就回来了。
所以多分他们点钱我一点意见都没有,爸你做主就行。
不过,剩下的一百六十块钱我也不要了,咱们一家还得过日子,哪哪儿都得花钱,还是放在妈那里留着家里花销吧。”
关长山满意地点点头,“那中,那就这么分,一百多块钱你不要就不要了,我知道,你也不差这点,两月就挣回来了。
家里剩下这点子东西也就是锅碗瓢盆这些了,这些东西暂时不分,后院的鸡也不分,且还得在一起过上十来年呢,不着急。
还有孩子上学的事儿,现在上学就那么点钱,老二和老三虽是地里刨食的,但每年都能分点钱,给孩子交个上学的钱应该还没问题,这个就归你们自己管了,我和你妈就不再给了。
但我事先说好,咱们关家的孩子不管男女都要上学,能念到哪儿就念到哪儿,能上到高中咱就供到高中,能上大学就供到大学,要是能供出一个大学生,那是咱老关家的光荣,等以后正式分家时多给分点,至少上学的钱会补回来。
这也开春了,又开始上工了,以后你们上工挣的工分自己都记好了,除了咱家分的粮食外,分到手的钱也按工分分了。
过日子哪里都要用钱,你妈算了一下,大概一个月有块钱足够了,所以以后你们一个月就给家里交一块钱就行,不够的就从这一百六十块钱里出,再不够了我再管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