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航站楼,一股带着桂花香的风扑面而来,比北京的风软多了,裹着湿润的水汽,拂在脸上像丝绸划过。
李默租了一辆白色的小轿车,沿着环海西路往民宿开,路边的田野里种着大片的油菜花,金黄的花海一直延伸到湖边,偶尔能看到穿着白族服饰的姑娘,背着竹篓走在田埂上,裙摆上的绣花在阳光下闪着光。
民宿在洱海边的一个小渔村里,是一栋白族传统的“三坊一照壁”
院落,外墙刷着淡淡的米白色,屋顶是青灰色的瓦片,屋檐下挂着一串串红色的小灯笼。
老板娘是个热情的白族大姐,领着他们走进二楼的房间,推开窗户,洱海就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眼前——湖面波光粼粼,远处的苍山像一道青黑色的屏障,山顶还残留着一点积雪,在阳光下泛着银光。
风从湖面吹进来,带着湖水的清冽和远处田野的花香,拂动窗帘上的白族扎染花纹,蓝白相间的图案像极了湖面上的浪。
“好久没有这么轻松了。”
林溪靠在窗台上,深深吸了口气,感觉连日来的疲惫都被这风吹散了。
她穿着一件浅蓝色的棉麻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纤细的手腕,阳光落在她的脸上,把她的睫毛染成了金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四章迟到的二人世界(第22页)
李默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顶,能闻到她间淡淡的洗水香味,混着窗外的桂花香,格外安心。
“以后每年我们都来一次,就我们俩。”
他轻声说,另一只手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黑色丝绒盒子,打开后,里面躺着一对银质耳环——耳环的主体是一圈细细的银线,弯成洱海波浪的形状,末端坠着一颗小小的珍珠,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昨天在古城买的,看到这波浪纹,就觉得很配你。”
林溪接过耳环,指尖轻轻捏着银线,能感受到手工打造的细微纹路,带着一点温度。
她走到房间里的穿衣镜前,李默站在她身后,帮她把耳环戴上——银线轻轻划过耳垂,有点凉,却很舒服。
镜子里的她,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耳环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像湖面上跳动的光斑。
“真好看。”
她轻声说,转头看向李默,眼里满是笑意。
“本来还想给你买条扎染裙子,怕你不喜欢。”
李默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手指轻轻拂过她耳垂上的耳环,“下次再来,咱们去喜洲古镇,那边有很多手工扎染的小店,你可以自己选图案。”
傍晚时分,他们沿着洱海边的步道散步。
夕阳把湖面染成了橘红色,波光粼粼的像撒了一地的碎金。
岸边的芦苇长得很高,风一吹,芦花像雪一样飘起来,落在他们的肩上。
李默牵着林溪的手,她的手很小,握在他的手心里,能感受到她指尖的微凉。
步道上偶尔有骑行的游客经过,铃声清脆,和湖水拍岸的声音混在一起,像一温柔的歌。
“还记得第一次在工会见面,你穿的那件工装吗?”
林溪突然停下脚步,看着湖面说。
夕阳落在她的侧脸上,把她的轮廓描得很柔和,“袖口都磨破了,还洗得白,你却穿得很整齐,坐在角落里,手里拿着一个旧笔记本,一直在写什么。”
李默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眼角的细纹都舒展开来。
“怎么不记得。”
他看着林溪,眼神里满是回忆的温柔,“你当时穿着一件白色的连衣裙,手里抱着一台笔记本电脑,站在工会的讲台旁,手都在抖,却还是坚持要给我们这些外卖员讲达系统的算法漏洞。
你说‘这个漏洞会让大家的配送路线多绕两公里,能省下来的时间,就能多送两单,多陪家人一会儿’,那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姑娘真不一样。”
林溪也笑了。
她想起那天的场景,工会的会议室很小,挤满了穿着工装的外卖员,空气里弥漫着汗水和外卖盒的味道。
她当时很紧张,电脑屏幕上的ppt都差点放错,是李默在下面轻轻说了一句“别紧张,我们都听着呢”
,才让她慢慢平静下来。
后来,她帮达公司修复了那个漏洞,李默也因为提出了关键的优化建议,被公司聘为系统优化顾问,从一个普通的外卖员,慢慢走到了现在。
“那时候谁能想到,我们会在一起,还有了小远。”
林溪靠在李默的肩膀上,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