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是的,黄立极加印,你好我好大家好。黄立极不加印,黄立极交辞章或者其余五人交辞章。
黄立极的目光又看向来宗道,他的同年。
来宗道摇头。
这事我自己都想干,有孙承宗带头更好。
皇帝的很多做法,他早就有意见。皇帝的很多旨意,给内阁增加了无尽的麻烦工作。
只是不让皇帝干政而已,又不是要夺他的位置,监国印就是个图章,还是他自己放出来的。至于信王,内阁和太后、三王都会看着他,敢有异动,又不是不能废。
他这个年纪,胡乱插手什么,尽是乱搞。他就该好好吃饭,睡觉,长大大,国家不需要你操心。操心多了,对身体真的好吗?
刘一燝为虎作伥,鸡蛋里挑骨头,早看他不爽了。他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另立中央,分裂大明。
张瑞图低头。
别看我,这是东林内战,我就是个添柴火的,不重要。
至于皇帝什么反应,他要砍人也是砍孙承宗,关我屁事。一丁点大就杀人了,我也怕啊。
徐光启转头。
刘阁老这次回归就像变了个人,有些疏远人了,虽然不公开说,但暗地里已经有不少不满的声音了。
他回内阁当然支持,但他去搞那个天工院,把内阁置于何地?长此以往,内阁还有权威吗?
皇帝聪明就该多学习,而不是现在就对朝政指指点点。
毕自严抬头。
毕自肃的死让他又多了几缕白发。
皇帝太浪费了,干什么都大手大脚的,财政还没有真正改善。如今皇店似乎也出问题了,皇帝的新六卫维持不了了。
可是皇帝性子固执,听不进劝,让他长个教训吧。你自己放的监国出来,自己生受。
黄立极长叹了一口气,将手从案下拿出,拿起那本看似无足轻重的圣旨。
“好,老夫这就去见皇上。”
“随你。”孙承宗也起身,头也不回的进了自己值房。
从内阁到乾清宫有多条路。
最近的当然是文渊阁北夹墙的暗道,说是只有黄立极和王体乾知道,实际是只有他俩能用。这条暗道,对黄立极的身材非常不友好,他在王体乾的带领下走过一次,然后就从没用过了。
当初昭武卫与旗手卫干仗那夜,黄立极曾想启用的,但他见新六卫已经控制大内,就没有强闯。
然后东一长街也近,不过是夜奏专用的,大白天人家还没开。
第三条就是都察院右侧“谏垣廊”直达乾清宫西暖阁的通道,但那是曹思诚和曹于汴两个人的专属通道,从文渊阁过去也要绕路。
第四条就是平时用的绕宫墙过门禁那条,其实也很近,两里多,一盏茶的时间。
但今天的黄立极挑了一条最长的路。出文渊阁从协和门经文华殿,过东华门,景运门到乾清宫广场,过日精门,懋勤殿,进乾清宫达天工院。
协和门是外朝与内朝的分界线,文华殿是经筵讲学之所,现在是“关押”几个王子勋贵伴读的地方。
东华门是进士张榜处,黄立极仕途的起点。景运门是九卿科道侯旨处,也是伏阙谏诤地。乾清宫广场曾是天启帝朝会之地,也就是御门听政处,本朝移到了皇极门。
日精门是太医值班处,也是皇帝的安全警戒线。懋勤殿是皇家档案处,所有诏书底稿都会留存此处,包括黄立极手上这份。
黄立极的脚步很慢,日头很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