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割代(1 / 4)

对弈江山 染夕遥 3447 字 2天前

苏凌这才叹了口气道:“我见周昶之后,他就跟我说得很清楚了,要么他被咱们杀了,要么他自己死想要他投降,却是不可能的”

萧元彻闻言,神情有些不可思议,沉声道:“这周昶怎么如此冥顽不灵,我萧元彻再如何也比他的主公沈济舟强吧何必执意寻死呢!”

苏凌无言,半晌,方从怀中掏出一物,递到萧元彻近前道:“丞相您还是先看看这个吧,或许看完之后,您多少会明白一些,周昶的想法”

萧元彻朝苏凌手中看去,却现苏凌手中托着几张信笺,上面写满了字,他有些不解道:“这这是?”

“这是周昶临死之前,写下的绝笔信要小子代他转呈给丞相您的”

苏凌缓缓道。

萧元彻闻言,赶紧拿过那信,展开看来,却见上面写道:

“渤海天门关守将周昶致萧元彻足下:

夫人生于天地之间,有浩然之气,亦有不屈之骨。

吾自束受书,即怀忠孝之志,誓以热血洒疆场,忠骨卫渤海。

今足下矫天子之令,十数万狼兵,犯吾州郡,杀吾士卒,渤海涂炭,山河破碎。

周昶虽不才,却亦以卑微之躯,奋起而击之,以尽匹夫之责,为将之本也。

然世事无常,渤海羸弱,吾亦身陷重围,力竭势孤,成阶下之囚也!

足下虽为敌也,然亦有胸襟,乃说吾降之,许以高官厚禄,然吾死志以明,何能动也?

盖闻“忠臣不事二主,烈士不改其志”

吾既食大将军之禄,当担大将军之忧;周昶虽一介寒门,祖上不显,却亦有马革裹尸之念也!

岂能因一时之困,而背弃初心,玷污清白?

吾知天命难违,生死有命。

今日之战,乃吾报渤海之时,亦吾捐躯之日。

吾将以一腔热血,醒万千渤海黎庶;以七尺之躯,眠渤海万里河山。

虽死犹荣,虽败犹胜。

吾魂归九天,死得其所,岂不快哉?

足下武略群,兵锋所指,无坚不摧,诚乃当世之英杰也。

然吾闻之,仁者无敌,不仁者虽暂胜,终必败亡。

今足下若以雷霆万钧之势,破吾城池,屠吾百姓,虽得一时之胜,然却失民心,恐非长久之计。

且百姓无辜,何罪之有?足下若以杀伐为乐,必致天怒人怨,鬼神共愤,终非吉兆。

夫百姓者,国之根本,民安则邦宁。

足下若能以仁义之心,体恤民情,不妄杀无辜,此天下之幸,百姓之福也。

反之,若肆意屠戮,以逞一时之快,则民心尽失,众叛亲离,纵有铜墙铁壁,亦难逃覆亡之运。

吾观足下等,亦非嗜杀之人,皆有父母妻子,岂能不知亲情之可贵?由己度人,若尔等家园被毁,亲人遭殃,心中何安?

足下若明事理,知天道,当知吾之心也。

若定需以血祭足下之旗,吾之血已足矣,死吾一人,全天门黎庶,可矣;戮吾一人,可使足下收回屠城之令,可矣;亡吾一人,全足下仁义之名,足下亦可矣!

如此,败军死囚,岂不愿甘心就死乎?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吾以绝笔,肺腑以告足下。

惟天地昭昭,日月明察。

死囚周昶绝笔。”

萧元彻看了数遍,眼中神情颇为复杂,感慨唏嘘。

他又将周昶的绝笔信,递给郭白衣。

郭白衣看过,亦是摇头叹息道:“周昶也,大义之士哉!”

“唉!”

萧元彻仰天长叹,满是惋惜道:“如此大义之人,不能为我所用,痛哉!

惜哉!”

三个人都没有再说话,还沉浸在那封信中,周昶的绝笔信,字字句句,无声有声,轰雷贯耳。

半晌,萧元彻方看向苏凌道:“所以这封绝笔信,是你将许宥之支走之后,那周昶方亲自写就,交托与你的?”

苏凌点了点头道:“不错确实如此”

萧元彻将那信压在书案之下,似感叹道:“沈济舟有周昶如此才能者众矣,却不重用之,身边周围,所用之人,皆是碌碌之辈,蝇营狗苟,岂有不败之理乎?苏凌啊,既然有了这封信,那周昶的死,就可以确定,不是你算计的他是早就打定了主意,心甘情愿自尽的”

苏凌闻言,笑道:“这么说来,丞相是不怪罪小子了?”

萧元彻忽地伸出两根手指来,沉声道:“只要你回答我最后的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