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差积累起来的经验看来你叔父的确是个踏实做事的人啊”
“非舍兄也这么觉得?所以,这样一个人,最后却是因为贪污之罪而死,非舍兄,这岂不是笑话么?这里面定然有天大的冤情!”
欧阳昭明再次变得激动起来。
苏凌叹了口气道:“冤情自然要昭雪,不过不能操之过急,昭明兄,还是继续仔细讲一讲当时的事情,说不定我可以帮着找些破绽出来,这样也就有可能顺藤摸瓜,找到一些被隐藏的证据”
欧阳昭明点了点头,继续道:“萧元彻思忖良久,便问我叔父,户部粮仓之中,还有多少存粮”
“你叔父实话实说了?”
苏凌问道。
“自然不敢此事关系重大,一旦我叔父实言相告,怕是萧元彻直接会与叔父划清界限,直接下了逐客令了所以叔父按照丁士桢大人教给他的话,跟萧元彻说,三大粮仓,储粮皆满,更有账册可一一对照”
欧阳昭明说道。
“也就是说,萧元彻根本就不知道,粮仓粮食失踪的事情,对吧?”
这一问是苏凌有意相问,虽然说得好似随口一问,其实,这个问题,对于苏凌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弄清楚萧元彻到底对户部当年粮食失踪一事到底知不知情,才能大体上确定,欧阳昭明叔父之死,户部赈灾粮款贪腐案,萧元彻到底有没有参与
欧阳昭明点了点头,斩钉截铁道:“自然是不知情的不仅是他,此事除了我叔父、户部老尚书大人还有丁士桢三人之外,在无人知情而且,我叔父也并非因为此事获罪而死的”
“不是因为此事获罪的?换句话说,你的意思是,丁士桢在极短的时日内,真的凑齐了三大仓的粮食?而且粮食数目还与你叔父账册上登记的数目一致不成?”
苏凌有些讶然地问道。
“只多不少啊,而且只用了三日!”
欧阳昭明有些激动的说道。
“我叔父将建议告诉了萧元彻,萧元彻没有任何反对,立即便答应了,他说,丁士桢这样安排是对的,毕竟赈灾之事,是户部的职责,由他提出,自己响应,这样的处理方式,最为恰当,叔父闻言大喜,于是,便约定,三日之后大朝会,由丁士桢上奏此事,萧元彻力保促成”
“所以说,京都那次轰动全城的捐银捐粮捐物赈灾的事件,其实是由你叔父和丁士桢、萧元彻三人一力计划并促成的?!”
苏凌问道。
欧阳昭明点了点头道:“不错,事实上就是如此,只是我叔父是暗中做事的,明面上是丁士桢大人和萧元彻两人合力促成此事的”
欧阳昭明说道。
苏凌心中顿时疑窦丛生,既然赈灾之事,还有捐粮捐银捐物之事,乃是出自丁士桢的建议,更是由丁士桢和萧元彻一力促成的,而且丁士桢还用了不为人知的方法,在三日之期内额地完成了补充粮仓储粮的事情,将皇城三大粮仓无粮之事,毫无痕迹的掩盖了下去,这样的人,自然不可能是赈灾粮款的参与者,他没有理由这样做的啊!
既然如此,为何自己在前线临行前,无论是郭白衣还是萧元彻,都刻意地将此事的矛头指向丁士桢呢?反而对丁士桢与萧元彻联手倡议京都捐粮捐银之事绝口不提呢?
除此之外,欧阳昭明的叔父,在此事上亦出了不少的力,若不是他从中联络,怕是丁士桢和萧元彻永远不会联手的。
这么重要的一个牵线搭桥的人,萧元彻和郭白衣绝对不可能忘记,为何他们也对这个人绝口不提呢?
就好像,根本没有这个人一般。
难道是自己忘记了,萧元彻或者郭白衣提过此人,自己当时没有在意?
想到这里,苏凌又似随意地问道:“你叔父的名字是”
“欧阳秉忠,非舍兄,我之前说过的,您真是贵人多忘事啊”
户部员外郎,欧阳秉忠
苏凌可以确认,自己的没有听说过此人,若不是欧阳昭明今日所说这些,这个人的一切,对自己来说,都是陌生的。
就是这么一个关键之人,后来获罪而死的欧阳秉忠,在萧元彻和郭白衣那里,完全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后来呢生了什么事?”
苏凌的心里拧了一个大疙瘩,暗忖,必须将此事详详细细地问清楚,不能放过任何细节。
欧阳昭明又道:“三日之后,我叔父坐立不安,大朝会后,天子降旨,命萧元彻为赈灾总提调,户部上下配合,开仓放粮,除此之外,在京五品以上官员、皇亲国戚还有各大门阀,皆要捐粮捐银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