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龙台高远怎顾蝼蚁(1 / 4)

对弈江山 染夕遥 3568 字 2天前

黑牙停顿了片刻,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微微眯起,仿佛正努力穿透时间的迷雾,将记忆中那个书房的每一处细节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似乎还能触摸到当时那份局促与震撼。

他继续用那嘶哑的嗓音,带着一种沉浸其中的语调说道:“我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跟着孔鹤臣走进那间书房的整个人浑浑噩噩,脑子里一片空白,好像踩在云彩上,深一脚浅一脚的。”

他的描述渐渐细致起来,仿佛一幅画卷在苏凌面前缓缓展开。

“那书房很静,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甚至能听见窗外极细微的风声。

一进去,先是觉得有点暗,许是那天天气本就灰蒙蒙的,然后就被满屋子的书给震住了。”

“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几乎全是书。

靠墙立着一排排顶天立地的书架,全是那种深色的木头打的,打磨得光滑,看着就厚重。”

“架子上密密麻麻,塞得满满当当,全是书!

有线装的,有卷轴的,很多书脊都泛黄暗,甚至有些破损,一看就知道是有些年头的古旧书籍了可是”

黑牙的语气里带上了一丝由衷的惊叹,那是当时十五岁的他最真实的感受。

“可是,每一本书,是的,每一本!

都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绝没有半点灰尘堆积,摆放得也极整齐,没有丝毫杂乱。

我当时心里就想孔大人他定然是极其爱书、惜书之人,也定然是极其勤学、饱读诗书之人难怪,难怪忠叔说他是天下读书人的旗帜和楷模果真名不虚传”

他顿了顿又道:“还有那宽大的书案是用更好的木头做的,油亮油亮的。

案头上,堆积着像小山一样的卷册、文书,一摞一摞的,多得很,看着就让人觉得繁重”

“但奇怪的是,那么多东西,也都码放得整整齐齐,各有各的位置,丝毫不见杂乱,倒像是像是排兵布阵一样,自有其章法。”

说到这里,黑牙的声音微微一顿,仿佛被记忆中某个温暖的亮点所吸引。

他特意加重了语气道:“还有书案上,靠近右手边的地方,放着一盏黄铜的蜡灯。

灯盏擦得锃亮,里面点着一支蜡烛。

因为那天天气不好,屋里光线有些暗,那烛火就显得格外亮堂。

橘黄色的光芒晕染开一小片,柔和地跳动着看着那点光,不知怎么的,就让人觉得心里头暖暖的,没来由地生出一种安定的感觉,好像外面所有的风雨飘摇,都被这书房、这烛光隔开了”

他稍稍从回忆中抽离,继续回忆道:“孔大人他朝我和气地笑了笑,像是早就看穿了我的窘迫和不知所措。

他很随意地在那张宽大的书案后坐了,然后指了指书案对面的一张椅子,声音依旧温和,‘小友,坐。

’”

“我我这才像是得了令,几乎是手脚并用的,在那张椅子上小心地坐了半个屁股,腰杆挺得笔直,大气都不敢喘。”

“孔大人这次开口,语气平淡自然,就像在说一件寻常小事,‘老夫平素不喜喧闹,总爱独自待在这书房之中,读读书,学些道理和本事,反躬自省。

时日久了,许多公务案牍,也习惯在此处理了。

以致这书案之上,卷册堆积的有些多了,显得凌乱,让小友见笑了。

’”

黑牙嘶哑的讲述声音都急了几分道:“我赶紧摆手,话都说不利索了,我说,‘不,不会大人书房很好,一点一点也不乱’”

苏凌静静地听着,待黑牙描述完那书房景象与孔鹤臣谦和之语后,方才淡淡开口,语气中听不出太多波澜:“孔鹤臣此人,心术品性暂且不论,但其学识之渊博,腹笥之宽广,于这大晋朝堂之上,倒也算得上是名副其实,并非全然虚名。”

他话锋微转,带着一丝几不可察的讥诮。

“只可惜,满腹的经纶道理,通天的手段学问,终究是用错了地方,走岔了道路。

若能将这份心思才智多用几分在国计民生之上,而非呵。”

黑牙闻言,深深地叹了口气,那张布满伤疤的脸上浮现出复杂难言的无奈与遗憾,他沉默了片刻,继续沉入那段决定了他命运的对话回忆。

“我那时鼓足了天大的勇气,终于抬起头,看着孔大人,声音因为紧张和激动而更加嘶哑难听,我问他,‘孔孔大人是不是是不是您救了小子的命?’”

“孔大人听了,并未立刻回答,只是抬手轻轻捻着颌下那黑白夹杂的胡须,脸上露出一种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