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意义(2 / 3)

“那不至于,”

黄建鑫佯装严肃,“顶多装作不认识你们。”

笑声未落,远处忽然传来鼎沸人声。

只见数百人正沿着机场外围道路行进,如同潮水般缓缓推进。

队伍前方有人高举着《决战中途岛》的巨幅海报,抗议声浪穿透晨雾隐约可闻。

“绕开些走。”

卓韦下意识护住女士,忽然眯起眼睛:“等等…他们举的海报好像是支持我们的?”

众人讶然望去,只见游行队伍举着的标语写着“还斯普鲁恩斯公正历史”

“《珍珠港》是垃圾…”

“我们需要真实的战争电影”

几个大学生模样的青年甚至s成米军水兵,抬着自制的中途岛战役沙盘模型。

这场面让来自华夏的几个电影人感到既荒诞又震撼。

“竟然还能这样?”

与此同时,《决战中途岛》正以破竹之势刷新纪录。

北美周票房即破15亿美元,第二周逆势上扬5,悍然打破迪士尼《珍珠港》保持四年的战争片纪录。

《好莱坞报道者》给出满分评价:“李琦用东方视角重构了米日对决,既保有史诗格局,又注入了东方哲学中的宿命感。”

《综艺》杂志惊叹:“从未有一部战争片能同时获得军方和历史学家的双重认可。”

而《扭腰时报》则敏锐地指出:“这部电影的成功标志着华夏人电影工作者已经彻底掌握好莱坞叙事语法,并开始输出独特的价值观。”

而真正引震荡的,是影片激起的历史反思浪潮。

无数米国观众在观影后开始挖掘中途岛战役的细节,继而震惊地现:

战役真正的英雄雷蒙德·斯普鲁恩斯将军,竟始终未获得应有的五星上将军衔。

军事论坛上出现万字长文,分析斯普鲁恩斯的每个战术决策:“他在雷达现敌机后127秒内收回全部飞机,这个决策避免了航母全军覆没”

“他的西返命令看似保守,实则为次日决战保住最后筹码”

历史爱好者翻出档案:

当麦克阿瑟在“密苏里号”

上享受历史性时刻时,斯普鲁恩斯正率舰队警戒可能出现的出尔反尔袭击。

“这是对英雄的羞辱!”

退役海军上校卡尔森在fox新闻镜头前激动不已。

“斯普鲁恩斯每个选择都以大局为重,包括放弃参加受降仪式,现在却连五星上将都不是?”

柏宫官网请愿人数三天突破十万。

国会扇前,老兵们穿着二战制服静坐抗议。

东点军校更将《决战中途岛》列为必看教材,军事史教授在课堂上直言:“这是最好的战术分析案例,斯普鲁恩斯每个判断都经得起推敲。”

前世有人说,9o年代,米国给了雷蒙德·斯普鲁恩斯五星上将,那是假的。

历史上,他从始至终都没有获得五星上将。

然而这一世,却是不一定了。

为什么李琦一定要做米国市场,这就是意义。

太平洋另一端,本子市场的反应同样激烈。

尽管民间仍有抵制声浪,驻日米军却成为观影主力。

毕竟有好几万人。

再加上部分本子人、在本子的留学生、华裔、韩裔…周票房,便突破2oo万美刀,比前世本子播出两个月下来都要高。

米军基地外的影院夜夜爆满,年轻士兵们看完电影热血沸腾。

有几个米国大兵半夜睡不着,跑出去逮住几个本子人,往死里打了一顿。

“狗东西,半天不打,上房揭瓦…”

眼见着对方出气多,进气少,这才心满意足地回去睡觉。

次日清晨,本子外务省官员面色铁青地走进米国大使馆:“必须严惩肇事士兵,否则难以平息民意。”

大使西弗揉着太阳穴应付完日方抗议,转身就对秘书火:“告诉驻本子的米将军官,管好那群惹事的浑球!”

但同时,他也警告本子的官员,“做好你们要做的事情,尤其是教科书修订计划,现在不是刺激民族情绪的时候,要是再挑动双方对立,我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

京都。

长安街的车水马龙。

窗外,央视的塔楼正在夕阳中泛着金光,更远处国家大剧院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