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于工业化的流水线宣发,甚至卷入“阴阳合同”、票房造假,如“阴兵过境”般的幽灵场、利用关系抢夺排片等乱象之中,将学到的皮毛用于快速套利。
如乌尔扇,一脑袋白皮思维,要不然也拍不出来《封神2》这样的电影出来。
而另一小部分人,则真正沉下心来,消化吸收,将所学融入本土实践。
比如郭樊、比如陈思乘,一个在科幻类型上顿悟突破,一个在商业类型片上死磕市场,都取得了现象级的票房成功,证明了学习与本土化结合的力量。
最后一波就是失败的。
肖泱也去了,但当导演是废了,安心当演员。
李琦现在提前了十年,而且是以公司的形式,这就意味着接下来十年,导演和演员的面貌会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之前。
他还真不怕这些演员导演留在好莱坞不回来了。
退一万步讲,如果真的有人能在好莱坞站稳脚跟,大放异彩,那恰恰说明他的“文化出海”策略取得了更高层次的成果!
届时,他手握大量优质剧本和项目,完全可以将剧本交给这些在好莱坞“内部”的自己人,由他们主导或参与制作,利用好莱坞的工业体系,拍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品。
这比他自己每次远渡重洋,带着翻译,费尽口舌地与那些思维方式迥异的外国导演、演员沟通创意,效率要高得多,效果也必然更好!
他的蓝图远不止于此。
不仅内地的导演、编剧、演员要去,香江乃至未来宝岛的优秀电影人才,也要纳入这个交流体系。他要编织一张遍布全球华语电影精英的网络,真正实现“桃李满天下”。
这,正是他宏大“文化出海”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到时候,他再开会的时候,对领导和们的人。
对了,万一他们在那边出名了,顺理成章可以成立工会了。
有了工会......
“优势在我!”
…
中午,李琦找林和泰和文化部的副部长于梓谦一起吃的饭。
将自己的想法和对方说了一下,毕竟自己现在的身份,这些事情没有必要藏着掖着。
“你小子,真能整事情,不过这样也好,让他们出去看看,也省得困在咱们这一亩三分地,说咱们的土地,创造不出来好东西。”
于梓谦笑看着李琦,“听说本子那边的事情,和你还有点关系?”
“于部长,这事情可不能扣在我的头上。”
于梓谦笑着白了他一眼,“跟我还有什么不能说的,老林都承认了。”
李琦挠了挠头,“我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
“你啊…都说你统战厉害,没想到竟然连本子和米国这边也插上手了。”
李琦这次惹的祸可不小。
但林和泰和于梓谦第一反应就是捂住,因为李琦这小子实在是太能打了,而且一次比一次闹的厉害。
只要大方向对了,其他不是问题。
“这种事情以后少做,总会留下痕迹的,到时候引起国际争端,就不好办了。”于梓谦一边苦笑着摇头,“不过这回倒是让米国和本子两边产生了不少于龃龉。”
“我知道。”
这件事情也如李琦想的那样,上面的领导们没有说什么,也就不存在什么定性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