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1章 不小心成了别人家的孩子(2 / 3)

大,多少沾点故意的。

“行行行,我自己弄。”

曲卓把手里拎的东西塞给一贯招人烦的小姑,脱下大衣连帽子一起伸到门外用力抖了两下。

“红旗来啦?”

老太太从东屋出来,看到曲淑娴手里的网兜,埋怨:“怎么又拎东西啦?你这孩子,上回怎么跟你说的,咋不听话呢!”

“奶奶好,我来蹭饭啦。”

曲卓乐呵呵的装傻不搭话茬。

进屋哄了老太太几句,问曲淑娴:“你刚说哪个死鬼?”

“姜文革呗,还能是谁。”

曲淑娴扒拉着曲卓拎来的东西,见有两个没字也没图案的铁盒,拿出来想抠开看看里面装的啥。

“哎别开!

沾着雪呢,打湿了。”

曲卓赶紧拦着。

“啥玩意,还怕湿?”

“给干爹的,你别乱鼓弄。”

曲卓把两盒烟抢过来放到炕柜上。

七千块钱呢,可不敢让虎娘们给霍霍了。

见曲淑娴眼睛盯着两盒烟,赶紧岔开话题:“你刚说姜文革怎么了?”

“记不记得你打死姜文革的那把枪?”

曲淑娴说着话拆开装冰糖的纸包,拿出一颗塞嘴里。

“嗯呐。”

曲卓点头。

“那把枪有问题。”

曲淑娴往老太太嘴里也塞了一块糖。

“啥问题?”

曲卓明知故问。

“那把枪没有码,用的子弹也没有码,肯定是私人加工的。”

“然后呢?”

“关键是质量还贼好,一点都不比兵工厂造的差。”

“再然后呢?跟干爹有啥关系?”

“啧,你听我说呀。”

曲淑娴毫无形象的盘着腿,兴冲冲的说:“不是小作坊鼓捣的,也不是兵工厂造的。

说明啥?说明有个挺大的能造枪的黑厂子……”

随着曲淑娴绘声绘色的讲解,曲卓总算知道了前因后果。

咋回事?

他惹得事呗!

那把枪压根就不是姜文革的,他身边的那帮人自然不知道来路。

管理会主抓,武装部配合,连着查了好几天,愣是半点线索没找到。

实在没招,又想到了姜文革在县里的那处小院。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思,打搜捕时就去过一次的俩小子又跑了一趟。

结果这一去,现情况了。

外屋的大锅被挪开了,灶里的锅底灰让人扒拉开了,地上还有碎开的黄泥块。

虽然不清楚这到底怎么回事,但俩小子很确定,肯定不是招贼那么简单。

于是一个小子守着现场,另一个赶紧回去汇报。

正赶上曲振江在管委会参加案情分析会,就跟着管理会的人一起过去查看情况。

一番仔细的检查,有眼尖的现黄泥块中间有空腔。

根据空腔的大小形状一研究,判断泥块里很可能封存过小黄鱼。

配合现场的情况一分析,这是有人知道灶台里面藏着金子,偷摸过来给拿走了!

这个现可不得了,见灶里还有十好几块看起来完整的黄泥块。

这还等什么?砸吧,先把黄金取出来再说。

可这一砸,啥也没砸出来。

只能看到每个黄泥块里都有形状和大小一模一样的空腔。

本来这没啥,反正只是怀疑里面存过小黄鱼,既然没有就没有呗。

可过了几天,市面上不知怎么的就冒出来传言了,说姜文革在老房子里藏了好几十斤黄金。

他死后,查案的那帮人给私分了。

如果确有其事,涉及到的人自然会紧张,赶紧想办法压制谣言的传播。

可大家心里没鬼,而且当时现场那么多人,不怕讲不清楚。

所以,对流言蜚语的反应很平淡,甚至当成笑话听。

被人问起来,有的一本正经的解释,有的傻货还乐呵呵的点头:“对,我跟着分了好几斤呢!”

人就是这样,如果官家严厉下令封口不准讨论,大伙儿心里肯定会犯合计。

可压根没人管,连当事人都不在乎。

但凡有点脑子的都能明白,这是有人在编瞎话呢。

于是,流言传了一段时间就消停了,甚至不少人都快把这事给忘了。

可问题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脑子。

当然,也不排除有人揣着明白装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