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运算流水线,峰值度16亿次每秒。
与一台r-1型计算机并网联动,可以相对高效的执行人工智能体的训练任务。
这是一个独立运行的验证项目。
验证的目标很简单——通过实验证明,91ukong到底能不能通过自我训练,提高国际象棋的棋力。
具体实施过程是……
第一步,曲卓负责对硬件进行适配性升级,并搭建起软件环境。
随后,将零知识库的“悟空”
装载进“新家”
,并在评委会的监督下,录入国际象棋的执步规则和胜负评判标准。
第二步,选取十二名不会下国际象棋的学生。
教会游戏规则后,通过cray-1的十二个独立操作端,每人与“悟空”
对弈十局。
第三步,在r-1型计算机的主控下,cray-1型向量计算机的十二个条运算单元两两对弈,自行训练十天。
第四步,再次与十二名只懂得国际象棋基本规则的学生对弈。
并通过两次对弈结果,评判“悟空”
是否真的具备自行训练和学习的能力……
经过一周的准备,七月十四日实验第一步准备完成。
七月十五日上午八点半,七男五女十二名国际象棋菜鸡,在实验监督魏源会的旁观下,坐在了三一学院专用机房的计算机操作机位上。
事实证明,只掌握基本规则的悟空很菜,十二名学生同样很菜。
菜鸡和菜鸡互啄的过程很快,截止于中午十一点,共计一百二十次场对弈中,菜鸡悟空只在头三轮对弈中赢了十八场,从第四轮开始就再也没赢过。
18比1o2,人类菜鸡完胜。
很明显,在对弈双方都仅掌握最基本的游戏规则时,人类可以在对弈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和实践获得经验,并提高棋力,而悟空却不行。
实验第二步结束后,莫里斯教授专门给十二名学生开了个小会,向他们强调:这是一次科学实验。
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请十二位同学在未来十天内,不要进行任何与国际象棋相关的学习和实践。
甚至,要尽量忘掉国际象棋。
避免自己无意识的思考,导致棋艺进步……
在莫里斯教授给学生们开会时,曲卓通过r-1计算机的指令端,向悟空下达了开始训练的指令。
随后跟大胡子啦碴,简直没眼看了的艾兹格打了个招呼,便理论上因为右脚的伤还未痊愈,脚步缓慢的走了。
名义上是回避,未来十天除非计算机组和悟空出现必须他出面解决的软硬件故障,都不会再进入专用机房。
实际上……这货出了三一学院,上了停在路边的罗浮35oo,一溜烟儿的离开了剑桥镇。
开车的是夏洛特,副驾驶坐着努力掩饰心中不满的戴安娜。
曲某人则大老爷似的占据了后座,美滋滋的等着去戴安娜的科勒恩公寓吃法式大餐
没错,尽管戴安娜付诸过努力,但依旧没甩开夏洛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