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3章 睁开一只眼闭上一只眼(1 / 2)

之前王世襄家袁老太太,不求曲卓给整天没正事儿,但也没劣习的儿子安排份工作嘛。

曲卓给王敦煌挂了个“民俗文化调查助理”

的职务,工资虽然从两岸基金的财务领取,但走单独的账本,跟于大春一帮人一样,由曲卓个人出钱。

王调查员的具体工作,主要是查询历史资料,走访历史见证人,还原文昌帝君庙的历史风貌。

为帽儿胡同小学搬走后的复原工程做前期考察。

另外,纸面复原35、37号的婉容故居和荣源府,同样为修缮和还原历史风貌做准备工作。

如果还有闲暇的精力,试着结合现代化宜居改建,给胡同南边一溜空置的院子做仿明清风的规划设计……

别看王敦煌多少沾点不学无术的意思,但受他老子的熏陶,对历史文化,古代技艺有很深的了解,也比较感兴趣。

凭着他老子的好人缘和不招人烦的性格,跟研究历史和古建筑的专家学者们都能搭上话。

不急着开工,也不需要他统筹安排。

只要不紧不慢的调个底档翻个古籍,再联系走访些历史知情人……整天这溜达那溜达的,自由还挺有意思,工资也不低,差事办的有滋有味儿。

连闲聊带讨论的到了半上午,佘主任秘书来电话,喊曲卓去趟月坛南街38号。

不用问,百分之九十九是昨天跟钱袋子老人唠的那事儿。

心说:这老头儿,昨天答应好好的,转过脸儿就忘啦?

嘴上直接回了一句:“我不在。”

“……?”

佘主任秘书替领导叫人时,从来没遇到过类似的回话。

愣神的功夫。

通话已经断了。

所谓建立“自贸区”

,就是让受内陆人喜欢的外面的东西,有个合法的进入途径。

并将买卖交易纳入管理,顺手还能收一笔税。

再通过外面的银行进行资金流转,把上不得台面的操作隔绝开,让内陆银行起码看起来是干净的。

同时,睁开一只眼,闭上一只眼。

睁的那只眼,狠抓严打私换外汇的那帮人,哪个敢跟在外务工人员家属联系,逮住就往死里收拾。

闭上的那只眼,是默许经过“自贸区”

产生的收益,被货物卖家也好,其他什么人也罢,送到外面打工人在内陆的家眷手中……

当然了,曲卓的建议也仅此而已。

具体落实与执行牵扯太多,容易滋生“利益关联”

一旦出了纰漏,就得落埋怨沾包,不值当。

所以,曲某人对佘主任的召唤充耳不闻。

很明显,有些人不想放过狗头军师。

过了几分钟,曲某人名义上的上司又来电话了……海子里五办的大老板。

“小曲呀,他不在。”

曲卓一手拿着话筒,一手捏着茶盏吱儿了一口。

“不在?干嘛去啦?”

五办大老板笑呵呵的问。

“他呀,大街上找饭辙去啦。”

“找饭辙?”

“嗯呐,净干活,也没个人给开工资,可不得自己找饭辙嘛。”

“哈哈,那你去通知他,来单位领工资。”

“他说,仨瓜俩枣的看不上,让您匿名捐给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

得领导,我这边一堆工作呢,挂了哈。”

“……”

电话另一边,五办主任向屋里第几位示意被挂断的话筒,引来了一阵苦笑。

看出来了,狗头军师真是一点也不想参与。

问题是……外面找个能力能勾连各方关系的银行?

是那么好找的?

自贸区是用嘴说就能建起来的?

一时半会儿,还真就找不到有本事,也有本钱能把这事儿办成的人。

更关键的是,做这件事的人必须要经得起诱惑!

自身都立不住,最后铁定像昨天臭小子说的那样,政策给的再好,条例律法制定的再完善,最后也得变成一座“屎山”

屋里沉默了一阵,管经济的那位夹着烟卷的手指敲了敲桌子,吸引了几位的注意,笑呵呵的说:“我看,可以把小梅喊回来谈一谈嘛。”

“啪”

佘主任轻轻拍了下桌子,满脸笑的点了点管经济的那位:“谁惹出来的事,谁负责收拾。”

“哈哈哈哈”

屋里的几个人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