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o章 互相学习嘛好事(1 / 2)

单纯的掌握了技术,只是有了设计的依据和参考。

蓝图有了,但欠缺的“素材”

太多,根本“买”

不出来。

曲卓能搞定ku波段(12-18gh)转器和自适应编码调制,但没有途径“摸”

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轻量化抛物面天线。

他掌握的是小日子东丽生产的t3oo级碳纤维,热膨胀系数经受不住太空的极端温差,抵御不了宇宙射线和原子氧的侵蚀。

另外,欧洲航天局78年射的ots2卫星,搭载了ku波段转器。

过去的一年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了许多优化和附属技术研。

其中的内容,维特罗夫线人因为职级和权责的关系,只能接触到部分资料。

曲卓能搞定三模冗余设计的星载计算机,和tdacda混合协议的卫星链路。

但最先进的电子扫描相控阵天线,他没途径“摸”

2o年代老美和汉斯就展开了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阵列天线研究,5o年老美的anfps-85雷达次实现全电子扫描,相控阵技术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戴英在雷达和天线技术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应该有很深的技术积累和储备……

另外,高卢人在72年就将磁悬浮轴承用于卫星导向轮,维特罗夫去年年底收到的最新情报中提及,该技术正处于实验室向工程转化的阶段。

曲卓不需要等项目完全落地,只需要“摸”

到耐辐射的a1?o?陶瓷涂层就行。

至于高卢人花了大力气,但一直没有搞定的,专门为太空环境开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不重要。

已经有了碳化硅,谁还用那破玩意呀。

还有,将石蜡封装在铝基蜂窝结构中的相变保温材料等一堆“小来小去”

的东西,都需要找机会“摸”

,最好能接触到制备设备……

霍尔推进器,现阶段属于毛子“独步世界的技术。

71年流星-18号气象卫星,次搭载的spt-5o推进器,就做到了2o毫牛的推力。

75年的宇宙-869号卫星搭载的spt-6o推进器,做到了3o毫牛。

现在正在研的spt-7o,已经将放电室材料从氧化铝和氮化硼涂层升级为碳化硼涂层,在模拟太空实验舱中将推力做到了4o毫牛。

老美却一直没有攻克放电室抗腐蚀材料,现在依旧使用化学能推进,并将资金砸到了离子推进器项目里。

虽然都是电推,但从技术特征看,高比冲小推力的离子推进器更适合深空探索。

卫星轨道调节还是需要推力更大的霍尔推进器。

去年高卢人从毛子手里,买到了spt-6o的全套技术资料。

但资料中并不包含部分关键技术的制备工艺,只有参数。

所以,高卢人同样卡在了放电室抗腐蚀涂层上。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点!

毛子将陶瓷涂层列为航天材料的核心项目,动用了最严苛的防泄密手段。

以至于老美也好,高卢和戴英也罢,一直望而不得。

但是……曲某人“知道”

不但知道,还掌握从硼砂电解法制备高纯硼,到脉冲电流辅助烧结的全套参量和控制工艺。

不止是氮化硼,连毛子引进蔓延高温合成(shs)技术后,最新攻克的“电弧熔炼加热等静压”

的两步法碳化硼工艺都知道。

只不过后者要么找途径“摸”

到产品,要么需要先“摸”

到双轴高效混合机、引燃剂制备、点火系统、耐高温坩埚和压力控制系统等一系列设备……

无所谓,氮化硼涂层的工艺条件,内陆现在绰绰有余。

有了这东西,就多了一张与别人合作的入场券。

另外,77毛子“os”

激光测距卫星,通过地面激光脉冲校准星载钟,验证了空间时间传递的可行性。

以我们的激光技术,也是可以搞定的……

没错,曲卓明着是向剑桥提出合作研的邀请,实际上心里很清楚,甭说剑桥一家,即便整个戴英全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也无法满足他的需求。

无法满足怎么办?

把高卢和内陆全带上,大家一起搞嘛。

顺带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一下。

不论从哪方面看,内陆都是占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