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7章 别把他们当人(1 / 2)

“你怎么又要出门呀”

早饭时,乔明明赖赖唧唧的嘟囔。

“这次很快,就几天。”

“我想吃榴莲。”

“估计过季了。

我看看吧,有的话就给你带。”

“干儿也行。”

“知道啦奶喝了,赶紧去上学。”

“呃”

小丫头吸气呼气,喝中药似的抱起碗,憋着一口气……“咕咚咕咚咕咚……

“对啦,我马上开始跟2师傅学武功啦。”

“还得选个良辰吉日呀?”

“不是,等天再稍微暖和一点。”

“人家都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你怎么……”

“啊”

“好好,等春暖花开,咱再开始当大侠。”

“对了,我找人帮我缝的练功服。

我姐要问,你就说是你帮我订的哈。”

“行找谁给你缝的?”

“就是给我姐缝新娘衣裳的裁缝。”

“哦,手艺确实不错。”

曲卓点点头。

之前觉得惊艳还准备见见呢,后面忙起来给忘脑后了。

“他可厉害啦,过年时港岛音乐会的戏服都是他设计的。

说是港岛有个什么大设计师的,都说好。

唉陪我师父,都没看成。”

小丫头说的港岛音乐会,就是内陆艺术家们,春节期间在港岛举办的民族音乐会。

原计划办三场,反响太好了被一再要求加演,最后连开了七场。

曲久勷陪不同人去看了三场,说确实好。

“那帮人回来后估计能在京城办。

打听下在哪演,让徐晓燕弄票,咱也开开眼。”

“好”

徐晓燕可能有点曹操属性,前脚小丫头背着书包跑出家门,后脚就来了。

听说曲大理事长刚回来就要走,逮了个空过来汇报。

一堆事儿。

零碎的略过,主要的有四件:

头一件是,南洋华人的祖籍以福、广为主。

“两岸部分”

的帮扶对象,在南方沿海地区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为了方便工作,炎黄互助基金在羊城东山口买了两栋挨着的三层临街老楼作为分支机构,专门负责长江以南的工作。

一栋做办公和接待,一栋做宿舍和后勤。

在外事口的协调下,买楼没费劲,但最快月底才能腾出来。

都是五十多年的老建筑了,腾空后需要修缮一下,六月能投入使用就算快的……

第二件事,上面将基金会列为京里几个高校的实习单位。

实习不是重点,重点是可以捡好的留下扩充队伍。

为后续在各地主要城市建立分支机构做人才储备。

一帮单身的年轻人嘛,无牵无挂的,需要时打起背包就能出。

不过,与分配制度不同的是,实习期满后留与不留属于双向选择。

基金会的待遇虽然高,但毕竟不是铁饭碗。

人家天之骄子,还真不一定愿意留下……

第三件事,徐晓燕拿了写着十几所高校名字的目录,让曲卓选四个,作为今年海天基金捐赠大礼堂的对象。

还说老太太特意叮嘱,有钱也不能瞎霍霍,一年捐四座就很好。

要细水长流,贵在坚持。

老太太的意思,曲卓当然没意见,让徐晓燕自己决定。

只有一点,什么都可以不管,但工程质量必须盯牢了。

如果觉得有必要,可以从港岛请第三方评估机构……

第四件事,今早刚接到通知,小章秘书和两岸小组三办的杨安宁主任,被充实到基金会了。

临时性的,两个目的。

小章秘书主要负责跟进后续老太太可能去弯省“旅游”

的事。

随曲卓一起去港岛,与很快会回到港岛基金会上班蒋方进行初步对接。

杨安宁是来取经的。

今明两年上面有意筹建几个带有公益性质的基金会,觉得炎黄互助基金会的模式有很多可取之处,想详细了解一下。

曲卓挺厚呵呵的笑:“两岸小组那边都快闲出屁啦,让杨安宁多带几个人来。

再给他封个副理事长,归你领导。”

“啊?”

徐晓燕错愕。

“现成的壮劳力,不用白不用。”

曲卓脸上笑容更大:“走马观花是要不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