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4章 老、中、新(2 / 2)

待不住呀。

都跑大街上无所事事的逛游,顺带着找找饭辙,撩撩闲,生事是必然。

现在,夏秋时干了几个月的活儿,很大一部分兜里还有俩子儿。等再过俩月,兜里的钱花的差不多了,年关也到了……将会是怎样的局面,完全是可以预见的。

怎么就一下全放回来了,就没考虑安置问题吗?

不是考不考虑的问题,是妥协的结果。

去年彩云的“火药桶”不是个例,而是代表。代表着知青这一群体已经安抚不住了。再不往回放,必然会“炸”。

朱元璋老家的血手印,同样不是个例,也是代表。代表着“队”这一个概念,已经维持不下去了。

归根结底,是眼下这届班干部,威信远不如上一批。这是无奈的事实,既然压不住,就只能妥协。

而以上两个压不住,是存在矛盾的。

如果只是知青在的缓解压力。

但“插队”的重点在于队,由“队”去承接城镇的过剩劳动力。“队”没了,难道插户吗?

一家给分一个,然后命令:人就放你家了,帮你家干活,你家管饭,每个月再给发几个钱?

那不疯了嘛。

所以,眼下的局面,是不得不的妥协的结果。

这还只是城镇呢,农村同样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至于解决的办法,无非是想尽一切办法的创造劳动岗位。但工厂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需要先投入,大笔的投入。

也不是立项后瞬间就能拔地而起,立马开始招工的,需要建设周期。

于是,眼下的情况就出现了。

钱花超了,工厂还没影呢。

起带动作用的工厂都没影呢,计划中的关联配套产业就更没影了。

而一两千万待业青年,迫切的需要解决吃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