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有些东西或许大人用得上(2 / 3)

p>

“看来,这井下面,不简单啊。”

陈皓喃喃自语道。

他抬头望向远方,眼神锐利如刀。

与此同时,江南道巡察使徐怀恩正站在书房里,眉头紧锁地看着手中的一份卷宗。

“南境军械转运记录……账目全毁于一场库火……”

他喃喃自语道。

“大人,查到了。”

薛烈快步走进书房,抱拳说道,“当年救火的兵卒名录找到了,属下现,有多人后来被编入了万记的护院。”

徐怀恩的万记,又是万记!

“还有,大人。”

薛烈继续说道,“属下还查到,那场火灾,生在三更时分。

而当夜的巡更簿上,老更夫赵九渊赫然记下:‘三更未报,疑有人代班。

’”

徐怀恩深吸一口气

“备马,去窑洞。”

他沉声道。

夜幕降临,徐怀恩带着薛烈,悄悄来到了城北的一处偏僻窑洞。

窑洞里,住着一位须皆白的老人,正是老更夫赵九渊。

“老人家,打扰了。”

徐怀恩拱手道。

赵九渊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警惕。

“大人有何贵干?”

他的声音沙哑而低沉。

“老人家,我想向你打听一些事情,关于十年前的那场火灾。”

徐怀恩开门见山地说道。

赵九渊的身体微微一震,似乎想起了什么不好的回忆。

“大人,都过去那么久了,老朽记不清了。”

他摇了摇头说道。

“老人家,我知道你记得。”

徐怀恩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你还记得那夜的风向吗?”

赵九渊闭上眼睛,似乎在努力回忆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空气变得异常沉闷。

突然,赵九渊猛地睁开眼睛,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

“东南风!”

他嘶哑地说道,“那夜是东南风!

火是往西北方向烧的!”

徐怀恩的身体微微一震。

“可兵械库在东南,火怎会逆风走?”

赵九渊的声音带着一丝疑惑和不解。

徐怀恩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赵九渊。

他知道,这个老更夫,掌握着一个重要的秘密。

与此同时,李芊芊正伏案工作,仔细地对照着手中的《民脉图》和周文远提供的驿传残档。

“每逢军需调拨前后,必有药材专驿出城……”

她喃喃自语道,“路线皆绕行三清观……”

她突然抬起头,

“有了!”

她兴奋地说道。

她立刻找到陈皓,将自己的现告诉了他。

“掌柜的,我们可以以‘酒坊酿酒需净水’为由,联合十二坊,向官府申请‘井水检测’。”

李芊芊兴奋地说道,“让周文远以‘民间协理’的身份执笔呈文,这样,我们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调查井水的问题了!”

陈皓点了点头,眼中露出一丝赞赏。

“好主意!”

他说道,“就这么办!”

很快,十二酒坊联合向官府递交了申请。

府衙自然是推诿扯皮,不愿配合。

可这一次,西城的百姓不再沉默。

他们自组织了“测水队”

,每户出一人,携带陶罐取样,沿溪而上,逐段标注水质。

浩浩荡荡的测水队伍,沿着溪流,一路向上。

当他们来到城北废窑下游时,奇迹生了。

“快看,这陶罐壁上,怎么会有红泥?”

一个村民惊呼道。

众人纷纷围了上来,仔细观察着陶罐壁上的红泥。

“这红泥,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一个村民挠着头说道。

“我想起来了!”

另一个村民惊呼道,“小李子之前在‘采药郎中’的靴底,也见过这种红泥!”

消息很快传到了陈皓的耳朵里。

他立刻带着村民,顺着溪流,一路向上搜查。

最终,他们在荒坡上,现了一个隐蔽的排水口。

排水口内壁,残留着一层黑色的油渍。

“这是什么?”

一个村民问道。

老药农走上前,仔细地观察着那些黑色油渍,脸色瞬间变得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