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哑巴公主与废柴将军30(2 / 3)

民参与商道修缮,日结工钱。既可缓解饥荒,又能逐步恢复边贸。」

邵嵘抚掌轻笑:“不愧是三弟。不过...”他指了指“通商”二字,“这两个字在父皇面前要换成'边防建设'。”

邵庭会意地点头。

皇帝现在最忌讳的就是有人提议与北狄通商,哪怕只是间接的边境贸易。

“对了,关于粮草的事情,我们也许尽快想些办法,给周将军筹集到。”

邵庭点头,提笔写道:[京城四大粮行囤积新粮七万余石,借口春汛运力不足,实则待价而沽。]

邵嵘有些惊讶:“你怎么知道?”

邵庭唇角微扬,从柜中取出一本蓝皮账册,翻开内页,密密麻麻记录着各仓实际存粮,与报给官府的数目相差近半。

「母妃的胭脂水粉,总要有人采买。」邵庭继续写道,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而哑巴公主的侍女,最不引人注目。」

邵嵘抚掌而笑:“很好!这些奸商哄抬米价,正撞在刀口上。”他忽然压低声音,“但直接查抄恐引朝野震动...”

邵庭早有准备,又写:「明日未时,宜嫔嫂嫂邀我赏梅。」

邵嵘先是一愣,随即恍然。

宜嫔正是许国公侄女,其兄许明德掌控京城最大的永昌粮行,虽自己兄长未曾参与刺杀,但碍于许崇山所犯罪恶之大,迟早会被皇帝问罪。

更何况,自许家倒台后,宜嫔在宫中便如履薄冰,地位尴尬。她那位尚且年幼的小皇子,也难保日后不受牵连。

如今风水轮流转,她正愁找不到机会向汐贵妃表忠心。

“三弟这是要借刀杀人?”邵嵘捻着账册边缘,“让宜嫔'主动'揭发娘家?”

邵庭摇头,写下更惊人的计划:「让她劝兄长捐粮赎罪,半捐半买,朝廷得实惠,她得保自己。」

邵嵘伸手按住他的笔尖,语气郑重:“三弟,你可知这些粮食够五万大军吃三个月?”

他眼中带着激动:“我们之后还可另寻他法,如法炮制,再给周将军和巫城送过去。”

“明日起,我会派心腹盯着宜嫔的兄长。”

他顿了顿,真诚地说:“三弟的这份情……二哥记下了。”

邵庭摇头,在案上茶水写了个“周”字,又迅速抹去。

——不是全为你,更是为他。

邵嵘无声地笑了,心想这深宫里,原来也还有真情在?

比如,那个看似温润如玉的周家二公子,为了他,弃甲从戎;

而邵庭为了保护他,从后宫走向前朝,出谋划策。

这场场局,竟比战场还要凶险。

但他们,都愿意赌。

*

一月后,北境军帐。

“将军,清点完毕。”

赵虎掀开帐帘,带进一股沙尘,“全军余粮仅够二十七日,若按现在每日两顿的份量。”

周璟安盯着沙盘没抬头,指尖轻点北狄王庭模型:“北狄人今日又后撤三十里?”

“怪就怪在这儿!”

赵虎摘下头盔抖了抖沙子,“他们明明占优势,却突然不打了,整天派小股骑兵骚扰粮道……”

外面狂风呼啸,吹得营帐猎猎作响,火光摇曳不定,映得周璟安侧脸忽明忽暗。

他太清楚这种战术了——当年大哥周璟晟就是用这招,活活拖垮了北狄二王子的精锐。

“他们在等我们饿死。”

他冷笑一声,话音未落,便剧烈咳嗽起来,喉间泛起铁锈味。

北境到了夏季,风沙格外大,他还未适应这样的天气,嗓子干涩发痛,仿佛有砂纸在刮。

赵虎见状叹息一声,压低声音:“军医说,伤兵恢复慢,就是因为吃的少了。”

“报——!”

帐外传来急促马蹄声,亲兵几乎是滚着冲进来:

“将军!南方方向来了一支粮队!”

周璟安猛地站起身:“有多少?”

“足足两百车!”

亲兵激动得语无伦次,“押运官说是二殿下特批的江南急调,走的是新漕运路线!”

帐中诸将哗然。

从江南到北境,寻常漕运至少要两个月,这批粮竟来得如此之快?

周璟安冲出军帐,风沙迷得人睁不开眼,但远处蜿蜒的火把长龙照亮了半边天,车辙在草地上压出深深的痕迹,骡马喷着白气,鼻孔都结着沙砾。

“末将林勇,奉二殿下命押送粮草七万石!”

为首的押运官单膝跪地,铠甲上全是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