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会议室里,除了那位总是忍不住讥诮华人的“明眩”,其他科学家,都将脑力全部用于分析本案案情。
很快,就有第一个问题被提出来。
“佳仪,我刚刚进行了深度检索,发现这位范博士,是天体物理专业出身?他怎么转到人工智能领域的?”
佳仪回答:“好问题,这正是我想进一步补充的此人背景。范知恒很早就投身应用科学,在美国,他一度主攻宇宙能源方向的实践构想,比如将恒星能通过太空电池阵列转化为电能,再通过微波或者激光束的传输方式,传输到地球。我这么一说,各位同仁肯定明白,他如今为何成了ai资本喜欢的人。”
提问者立刻反应过来:“能源,能源始终是算力的基础,也是扼住人工智能产业脖子的关键因素。”
佳仪点头:“没错。”
另一位科学家的思路更敏捷:“那,希之杰他们请范博士来新加坡,是不是看中了他懂新能源与ai续航技术,让他来‘解剖’几十年后有代际差异的具身机器人,找到能源突破口?”
佳仪说道:“我和我的临时工作小组认为,是这样的。”
这时候,主席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佳仪,艾达被绑架后没多久,与希之杰一同掌控智隐资本的惠特妮,就死了。那么,惠特妮的死,与艾达和周永泰的出现,有关系吗?”
“没有关系。”
佳仪先说结论,然后简略分析道:“如果周永泰对我们说了谎,他与艾达实则是惠特妮控制的,希之杰不会只抓艾达、而放任周永泰留在外面,应该会一起绑架。目前看来,对希之杰来讲,艾达与周永泰的出现是个偶然,按照希之杰素来的投机作风,他把周永泰留在外面,可能想钓出偶然里的必然。不过……”
佳仪顿了顿,用沉吟的语气说道:“不过,惠特妮的死,我认为是必然的。”
“你认为,她是被谋杀,不是意外?”主席问道。
“是的,希之杰杀了她。希之杰与她的矛盾,这几年有公开化的趋势。对外的口径,希之杰想发展核能,而惠特妮倾向于问宇宙要能源。这种冲突的本质,是两人都有野心,要通过能源来控制我们这个已经极其依赖ai的世界。”
一个新加入组织的年轻科学家,坦诚地说出自己的困惑:“他俩各有野心,名下又资本雄厚,商业上也早有法律架构吧?分道扬镳不行么,非要动手杀人,刑事案件如果侦破,希之杰就完蛋了,他这样的人物,做这样的决定,代价太高了吧?”
其他几位与会成员,也纷纷符合。
佳仪从容道:“如果,地球上的人类,已经不在希之杰认为需要尊重的视野里,他又怎么会在乎人类法律的惩罚呢?”
“什么意思?”
“华文中,有个词,叫投名状,意思是,通过自己的一种极端行为,向新加入的组织表明忠诚和依附的决心。所以,有没有一种可能,希之杰,通过杀惠特妮,向更高维的统治者,交上投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