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白雪行第三十八章(1 / 2)

午后湘南的太阳把训练场烤得烫,程墨白卷起沾满泥浆的袖口,看沈书仪正手把手教王二小调试电台,少年笨拙的手指在旋钮上打滑,急得鼻尖冒汗,沈书仪干脆把自己的蓝布领巾撕成布条,缠在旋钮上增大摩擦。

"

手腕要这样转。

"

她示范时,耳后的碎扫过少年脸颊,王二小突然红了眼眶:"

俺姐俺姐也这样教俺认字。

"

树荫下,郭宝科正带着参谋组推演沙盘,这个留德高才生此刻赤着上身,背上晒脱的皮像地图上的等高线。

"

看好了,"

他用刺刀在沙盘上划出弧线,"

日军侧翼这个弱点,"

刀尖突然挑起只蚂蚁,"

就跟这小东西的腰一样脆弱。

"

新兵们哄笑着凑近,有个胆大的往沙盘里插了根野花当旗帜。

"

嘟,"

哨声划破热浪。

刘志明独眼里闪着狡黠的光:"

兔崽子们,下河洗澡去!

"

残缺的左手一挥,少年们欢呼着冲向溪流,像群脱缰的小马驹。

溪水清凉澈底,程墨白坐在岸边青石上磨着刺刀,余光瞥见沈书仪在浅滩处教女兵们漂洗绷带,她将军裤卷到膝盖,小腿上的弹痕在水波中若隐若现,忽然一条肥鱼蹭过她脚踝,引得姑娘们惊叫连连。

"

看我的!

"

王二小一个猛子扎进深潭,出水时嘴里竟叼着条来回扑腾的鲤鱼,少年得意忘形,差点被鱼尾扇了记耳光,惹得岸上的郭宝科笑掉了眼镜。

炊事班长老周趁机在岸边架起铁锅,他摸出珍藏的野山椒,与鱼同煮的香气勾得树上的知了都闭了嘴,程墨白走过去,往锅里撒了把林雪寄来的陈皮,那是她在医院后山的老橘树采的新鲜果子晒干了。

"

团座尝尝!

"

王二小献宝似的捧来奶白色的鱼汤,汤里还飘着朵野菊,程墨白低头啜饮时,现碗底沉着颗薄荷糖,准是沈书仪趁人不备扔进去的。

夕阳西沉,溪水染成金红色,新兵们躺在鹅卵石滩上晾头,有个娃娃脸的小战士突然唱起家乡小调,沈书仪的和声轻轻加入,惊起芦苇丛中的白鹭,程墨白望着振翅的飞鸟,想起南京陷落前那个同样宁静的黄昏,那时他和林雪在玄武湖畔,也见过这样一群白鹭。

郭宝科不知何时凑过来,湿漉漉的头还在滴水:"

团座,这批苗子不错。

"

他递来半截竹筒,里面是偷偷酿的杨梅酒,"

比咱们当年强。

"

月光爬上树梢时,溪边点起了驱蚊的艾草,沈书仪借着火光修补白天扯破的领巾,针脚细密得像她译的电码,王二小蹲在旁边学打绳结,绳头却总是不听话地翘起来,像极了少年倔强的头。

程墨白摩挲着怀表,里面夹着林雪新寄的照片,她站在医院的葡萄架下,白大褂口袋里插着支野蔷薇,表针指向九点整,远处山路上突然亮起熟悉的马灯,是医疗队的姑娘们送药来了,领头的那个身影,在月光下如同水墨勾勒的剪影。

1944年5月25日上午,岳麓山炮兵阵地的晨雾中弥漫着一股硝烟与机油的混合气味,程墨白等人在邱维达率领下参观重炮阵地,15o重炮团团长马德胜少将挺着大肚子站在阵地前沿位置,胸前挂着的两枚德国军事顾问团颁的"

铁十字"

勋章在晨光下闪闪亮,他用手套掸了掸崭新炮管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德制军靴在水泥基座上踏出清脆的回响。

"

诸位请看这门克虏伯15o毫米榴弹炮!

"

马德胜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得意,他敲了敲炮闩部位,"

全重58吨,射程147公里,使用高爆弹时杀伤半径达65米!

"

手指划过炮身上镌刻的德文铭牌时,故意在"

krupp1942"

字样上重重一点,"

比日本人那些小水管强十倍不止!

"

邱维达中将不动声色地走近火炮,指尖在炮盾接缝处轻轻一抹,指腹立刻沾上一层薄薄的黄油,他抬起手在阳光下看了看,意味深长地说:"

保养得很用心啊,马团长。

"

站在侧后方的程墨白注意到,邱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