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尘封之痛(2 / 3)

副本也‘恰好’遗失了那几页。

他对外统一口径:数据正常,轻微波动属自然本底。”

她拿起那张复原的夹条字迹图片:“‘已按老规矩处理…推给自然本底’。

这个‘老规矩’,恐怕不止这一次!

技术组!”

她转向电脑前的技术人员,“立刻交叉比对周金海经手的所有拆迁项目!

重点查那些事后报告环境数据‘正常’,但又有零星投诉或异常疾病记录的区域!”

屏幕上的数据流飞滚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办公室内只有键盘敲击声和沉重的呼吸。

“找到了!”

技术员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十五年前的‘红光机械厂’家属区拆迁项目!

周金海是负责人!

项目完成后一年,该地块改建为小型物流园。

但内部卫生防疫记录显示,项目期间及之后半年,该区域居民胃肠道疾病和皮肤病病率异常偏高!

当时归咎于‘搬迁期卫生条件差’和‘季节性流行病’!”

他调出一份模糊的电子表格:“看这里!

一份未被销毁的后勤采购清单!

项目期间,惠民公司通过一家关联皮包公司,采购了大量活性炭和重金属吸附剂!

用途标注为‘新办公区装修空气净化’!

但采购量和时间点…与拆迁地块的土壤翻新作业高度重合!”

逻辑链条瞬间咬合!

周金海和他的同伙,利用拆迁之便,将一些可能存在污染(工业废料填埋?)的地块,通过篡改或隐匿环境报告、伪造“自然本底”

数据、甚至事后偷偷进行局部土壤净化处理的方式,隐瞒污染真相,压低拆迁补偿成本,中饱私囊!

塘湾村西区只是冰山一角!

吴天华很可能在妻子病重期间,因自身专业敏感或偶然接触,察觉了西区水质的异常,甚至可能被周金海等人以某种方式暗示或利用(比如“现”

污染可争取“额外补偿”

),最终却被欺骗、封口,成了系统贪婪的牺牲品和后续疯狂的催化剂!

“申请搜查令!

目标:周金海住宅、名下所有银行保险箱!

还有,”

林薇眼中寒光一闪,“当年红光机械厂拆迁地块,现在的物流园!

选点…秘密钻探取样!

重点查深层土壤!”

塘湾村旧址,现临港新区规划绿地边缘。

陈大海蹲在田埂上,粗糙的手指捻着新翻的、带着潮气的泥土。

林薇没有隐瞒,将初步现的、关于西区可能早被隐瞒的污染以及周金海涉嫌的更大黑幕,用最平实的语言告诉了他。

老人沉默了很久,浑浊的眼睛望着远处曾经是西区村落的方向,那里现在是一片刚平整好的待建绿地,在阳光下显得空旷而寂静。

“西头老井的水…是有点怪味。”

陈大海的声音沙哑干涩,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那年头,谁懂啥砷汞?就知道喝了那水,拉肚子,身上起红疙瘩…娃娃们闹得厉害…去找过,上面来人看了看,说没事,是水土不服…”

他抓起一把土,用力攥紧,指关节白,“闹得凶的几家…后来签字拿钱都痛快些…俺还以为是他们想通了…”

他松开手,泥土从指缝簌簌落下。

“原来…是拿毒钱,堵了嘴,买了命啊…”

老人的肩膀微微颤抖,那不是愤怒的爆,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迟来了几十年的悲凉与无力感。

他守护的土地,不仅被后来的赵大勇毒害,更在更早的时候,就被自己信赖的“上面”

,为了几个黑心钱,埋下了毒根。

这被尘封的伤痛,比看得见的毒泥,更伤人肺腑。

林薇看着老人佝偻的背影,心中沉甸甸的。

迟到的正义,能否抚慰这跨越两代人的伤痛?

物证中心。

秦明团队小心翼翼地再次尝试与李晴的意识建立微弱链接(强度:001),输入的信息是经过极度净化的:陈大海在田埂上沉默的背影(无声影像)、以及塘湾村西区旧址那片空旷绿地的航拍图。

感知的触须轻柔地触碰着这些画面。

陈大海的背影:那深沉的、如同背负着整片土地的悲凉感,穿透了混沌的洋流,与李晴意识中残留的那片土地的记忆痛苦产生了共鸣。

一种沉重的理解在混沌中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