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意识灯塔与归墟低语(2 / 2)

机房内的设备早已锈蚀报废,但其架构风格与已知的任何系统都不同,充满了冷战时期的粗犷和某种越时代的怪异感。

在机房的最深处,他们找到了一台几乎化成废铁的庞大磁芯存储器残骸。

技术团队耗费巨大精力,尝试从中恢复数据。

最终,他们只提取出几段残缺的代码和日志碎片。

令人震惊的是,其中一段代码的逻辑结构,竟然与付书云早期笔记中提到的“基于主观心理感知的时间扭曲算法”

的构想存在惊人的相似性!

而日志碎片中提到了一项名为“广域心理共振探测实验”

的绝密计划,代号“回声”

(echo),旨在探测“集体意识的潜在物理效应”

时间戳显示,该实验远在付书云出生之前!

“所以…付书云并不是第一个…”

郑雅萍看着报告,感到历史的阴影重重压来,“在他之前,早就有人在这个危险的领域进行过探索?他的‘天才’构想,或许部分源于他无意中接触到了这些被遗忘的绝密研究遗产?”

这个现意义重大。

它意味着“归墟”

现象与人类意识的关联,可能已被秘密探索了数十年甚至更久。

付书云和“摇篮”

计划,可能只是这条漫长而危险的探索之路上一个最新的、也是几乎失控的路标。

“立刻彻查所有与这个‘回声’计划相关的历史档案!

寻找当年的参与者!”

林建奇下令。

调查异常艰难。

相关档案大多已被销毁,当年的参与者要么早已去世,要么对此讳莫如深。

仅有的线索表明,“回声”

计划因一次“灾难性的事故”

而被紧急叫停并封存,所有数据被列为最高机密。

那次事故的nature(性质)被完全抹去,只留下一个代号:“长夜”

(longnight)。

历史的幽灵再次显现,提醒着人们,对未知的探索永远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就在净蚀中心试图揭开“回声”

计划与“长夜”

事故的迷雾时,那个位于中立小国的、曾被当作“圣堂”

诱饵的数据中心,突然出了最后的信号。

它不是传输数据,而是执行了一段预设的、极其彻底的物理自毁程序。

其毁灭程度远以往,几乎将整个数据中心化为熔融的废墟。

而在自毁前的一刹那,它向外界广播了一条明码信息:

“圣堂已沉入归墟。

种子终将萌于新的海岸。”

这条信息,仿佛是一个时代的句号,又像是一个新时代的预言。

“圣堂”

计划似乎主动终结了?还是说,它已完成了某种使命,融入了更庞大的“归墟”

结构?

“摇篮”

、“圣堂”

、“归墟”

…这些代号背后,究竟是一个计划的不同阶段,还是多个不同实体之间的竞争或传承?

线索似乎再次中断。

但林建奇却从这条信息中读出了别的意味。

“新的海岸…”

他沉吟着,“它们是否在暗示,活动的重心将再次转移?从网络和学术,回归到…人本身?”

他立刻下令:“全球范围内部署‘微光2o’计划。

升级对高风险易感人群的监控和帮扶力度。

重点关注那些表现出特殊技术天赋或心理特质,却处于边缘地位的个体。

防止他们成为‘新的海岸’上的‘种子’。”

战斗的形式再次演变,从全球监测和意识引导,回归到了最基础、也最根本的——人。

守护文明,最终是守护构成文明的每一个个体,免于被黑暗诱惑,并引导其走向光明。

净蚀的使命,从未改变,只是随着对手形态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着策略。

它从一场追剿犯罪网络的行动开始,最终指向了守护人类文明意识火种的永恒使命。

方尖碑静默如初,但其守护的疆域,已无限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