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六章 变数(1 / 2)

大部队像一条缓慢移动的长龙,缓缓地向前行进着。

他们离开凤翔府后,便沿着凤兴道一路前行。

这条道路宽阔平坦,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凤翔距离上都长安仅有三百一十里,途中需要经过郿县和周至,然后才能进入京兆府的范围。

由于这一路都没有遇到什么危险,而且沿途都是宽阔的大道,僖宗便下令加快行军度。

每日行军接近四十五里,按照这样的度,一个星期后他们就能够抵达长安了。

尽管僖宗觉得这个度还是有些慢,但也实在没有办法再加快了。

前面的几天都是风平浪静,一切都显得那么顺利。

但当他们走出凤翔境内,到达周至时,情况突然生了一些变故。

“报!

曹都将,前方出现大批军队!”

一名负责前方开路的骑兵急匆匆地赶了回来,向曹延和李晔禀报。

听到这个消息,曹延和李晔都大吃一惊。

李晔连忙开口问道:“是睦王派出来迎驾的部队吗?”

探马连连摇头,:“启禀寿王,来者并非大王的军队,军旗之上,为‘杨’字!”

“杨?”

曹延闻言,不禁眉头微皱,面露疑惑之色。

“正是!”

探马语气坚定,再次肯定地回答道。

“他们有多少人马?”

曹延紧接着追问。

探马稍稍迟疑了一下,似乎在努力回忆着当时的情景,然后才答道:“军旗飘扬,密密麻麻,一眼望去,根本看不到尽头!

少说也有几万人!”

李晔与曹延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惊愕和不解。

他们实在想不通,这突然冒出来的大量军队究竟是从何而来。

就在这时,李晔眼角的余光恰好瞥见了另一侧负责护驾的杨守立等人。

只见杨守立正满脸得意地望着曹延他们,嘴角还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曹延心头猛地一沉,瞬间恍然大悟——这多半是杨复恭的援军到了!

他连忙向李晔使了个眼色,示意他看向杨守立那边。

李晔心领神会,顺着曹延的目光望去,果然看到了杨守立那副趾高气扬的模样,以及他脸上流露出的幸灾乐祸。

曹延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意识到情况恐怕比他们预想的还要糟糕。

车内的僖宗原本正闭目养神,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不禁心生疑惑,于是出声询问道:“怎么了?外面生何事了?”

杨守立听到僖宗的询问,赶忙躬身回答道:“回禀圣上,义父为了确保圣上此次行程的安全,特意安排了山南西道和金商两镇的军队前来护驾。”

僖宗闻言,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道:“杨公有心了。”

说完这句话后,车内便再无其他声音传出。

杨守立见僖宗不再言语,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他挑衅地看了一眼站在不远处的曹延,仿佛在向他示威。

曹延自然注意到了杨守立的挑衅,但他并未理会,而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知道,虽然目前双方还没有生冲突,但到了京城之后,局势恐怕就难以预料了。

就在这时,李晔在一旁轻声问道:“曹将军,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曹延回过神来,略加思索后回答道:“我马上派遣信使前往长安,告知大王这里的情况,让他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

至于我们,还是照往常一样行事即可。”

曹延心里很清楚,在抵达京城之前,至少双方都不会轻易动手,毕竟谁也不想承担挑起事端的责任。

但一旦进入长安范围,情况就可能会生变化,所以必须提醒大王提前做好战斗的准备。

杨复恭心情愉悦,早早地便抵达了前方。

他满怀期待地张望着,终于看到了自己的两位义侄——杨守亮和杨守宗。

“哈哈,守亮,守宗,你们可算来了啊!”

杨复恭喜笑颜开,快步迎上前去,声音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兴奋。

杨守亮和杨守宗见状,也不敢怠慢,急忙翻身下马迎上前去,向杨复恭行礼道:“义叔!”

杨守亮身材高大,引人注目。

据《新唐书》记载,他本名訾亮,身长七尺,面容如铁,故而得了个“南山一丈黑”

的绰号。

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