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预见(2 / 3)

p>张兰没有替何裕柱做决定,而是看向他。

听到这话,何裕柱略作思考便果断回应:“章主任,您有什么需要我协助的地方,请直接说。”

作为项目的核心负责人,他的配合本就是理所当然。

这类工业设备确实需要实地测试才能评估最终效果。

不过,由于该钢铁炉具涉及保密项目,这次行程除了要在四九城的大工厂里测试炉具外,其他细节都必须严格保密。

见何裕柱应允得干脆,章国栋稍稍安心。

有他这个主设计师在,即便炉具出现问题也能更顺利解决。

随即,张兰教授为两人开具了一个月的带薪休假证明,在这期间,他们将与工业部合作完成炉具测试任务。

研究院的工作性质不同于普通单位,研究员可能会被派往各地参与研究,这是常态。

明确任务后,何裕柱和黄宗兴随工业部人员前往实验楼。

大家先讨论了炉具的各项参数和技术细节。

虽然章国栋等人的专业水平不及研究院团队,但他们负责整体工业规划,基础概念有所了解。

因此对何裕柱团队研出的炼化效率达8o的炉具很感兴趣,见面后自然要询问具体情况。

何裕柱从容地为大家讲解了他的设计方案。

听完后,章国栋等人立刻意识到:“何裕柱同志,这种炉具材料的测试,我们工业部早就注意到了。

你的意思是,苏联那边的材料不如我们自主研的好?”

即便事先已知结果,章国栋等人提到这一点时,依旧面露难色。

从时间上看,苏联即将迎来大规模援助,但普通民众尚不知晓这些消息。

从国家层面而言,工业部已经获得了一些来自苏联的基础工业知识。

在国内多数人心中,苏联的工业水平远本国,因此何裕柱的做法让他们感到意外。

对此,何裕柱点头说道:“是的,原材料数据和我们的改进版都已体现在图纸上,最终结果表明,自主研的材料更具优势。

章主任,我建议不要更改这部分设计。”

似乎察觉到章国栋的想法,何裕柱主动说道:“还有一点,不知道该不该说。”

接着,他又继续说道。

章国栋闻言,表情微微变化,随后点头:“何裕柱同志,有什么话直说,大家都是自己人。”

“这段时间在研究院,我现国内许多地方直接采用外国的技术,我认为这种方式不太合适。”

何裕柱的话让章国栋等人不由自主地互相对视。

"

何裕柱同志,我们理解你的意思……但我们目前的情况你也清楚。”

身为工业部的一员,章国栋等人怎会不了解拿来主义的利弊?古人智慧值得借鉴,但现实是,仅靠自身力量,一个农业国要迅转型为工业国,难度可想而知。

对此,何裕柱却摇头道:“章主任,我不是说完全放弃外国技术,而是……”

随着何裕柱的介绍,章国栋的目光愈明亮,听完后更是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

……

何裕柱在涉足机械工程之初便已预见这种情况。

毕竟他是穿越而来,拥有更广阔的视野,考虑问题也更为全面。

尽管老大哥的帮助意义重大,为农业国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但这样的恩情若用来挟制甚至威胁生命,宁可不要。

然而,正如古人所言,有便宜不占非明智之举,何裕柱并非僵化之人。

他明白,单靠自身无法替代整个国家的展需求。

即便他天赋异禀,国内人才济济,没有坚实的工业基础,也难以实现工业化转型。

于是,他决定利用自己的先知优势,尽力推动这个时代的展。

对于老大哥的援助,他不会完全拒绝,也不会盲目接受,而是有所取舍地加以利用。

同时,国内的人才也需要借此机会深入学习相关技术,而非满足现状。

"

听说你的英语和俄语都很不错?”

章国栋突然想到什么,随即问道。

"

确实如此。

国外的技术水平确实领先,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

对于他们的优秀成果,我们应该研究并借鉴,同时也要探索适合本国的展道路。”

何裕柱轻轻点头,他此前掌握的语言知识终于有了实际用途。

听完何裕柱的话,章国栋感慨良多。

他对何裕柱年轻时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