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o1章 制定保密协议(1 / 3)

只有他们真正明白,自主研制出无缝钢管对国家的意义何等重大。

实验室里一时寂静无声,随后不知谁带头鼓掌,掌声如雷,经久不息。

3o4研究院食堂。

何裕柱从厨房端出两盘菜,放到桌上时,王卫国和张春明嗅到香气。

"

就是这味道!

柱子,你不知道,我们走后,一路都在想念你的川菜!”

张春明闻着熟悉的香味,眼神变得柔和。

王卫国笑着对何裕柱说:“柱子,别不信,老张当年在前线受伤最危急时,嘴里还念叨着要吃你的麻婆豆腐呢!”

此话一出,众人哄堂大笑。

何裕柱虽随声附和,但心里清楚,王老哥和张老哥说得轻松,换作当事人,那都是生死攸关的时刻。

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大家才能享受如今的和平。

何裕柱举起酒杯敬王卫国和张春明:“两位哥哥一直像亲兄弟一样照顾我,看到你们平安归来还能找到好出路,我很开心,你们太不容易了!”

这是他自内心的感慨,既有关心,也有敬意。

也因此,他特意去后厨帮忙,做了一顿饭表示心意。

当时,陈兴业、张兰以及几位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还有王卫国和张春明等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用柱子做的菜肴,大家都对他的手艺赞不绝口。

特别是陈兴业等研究所的同事,他们之前从未领略过柱子的厨艺。

陈兴业虽知道柱子的背景,也听说他在公私合营前曾在鸿宾楼做过厨师,但具体情况并不清楚,以为只是柱子为了生计而从事的工作。

没想到柱子的手艺如此出色。

"

何科长,这次我们是真的服气了!”

“没错,搞科研时,1oo毫米口径的无缝钢管问世后,研究所上下肯定都会对你心悦诚服。

现在又展现这样的厨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真是让人难以想象。”

大家边吃边聊,气氛十分融洽,谈话也增添了不少趣味。

说话的人自内心地钦佩何裕柱,他年纪轻轻便能做到干一行精一行,这种能力让人不得不佩服。

王卫国和张春明看着研究所众人对柱子表现出的惊叹和敬意,心中暗自高兴。

他们算是最早认识柱子的人之一,深知这些研究所的同事们的想法,几乎能猜到他们会如何反应。

毕竟当初他们自己也有类似的感受。

谁见到柱子,都会感叹人与人之间差距太大。

然而,他们并无嫉妒之心,反而希望柱子越来越好。

一方面,这是基于他们与柱子的私人交情;另一方面,从大局出,他们也希望柱子这样的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受到重视。

饭吃到快结束时,王卫国和张春明提起无缝钢管的事情。

"

柱子,陈所长,虽然这项技术出自你们研究所,但它关系到国家战略,所以1oo毫米无缝钢管的图纸必须严格保密。

同时,我们需要将一份上报给上级部门。”

王卫国的话为这件事定了调子。

作为部的部长,王卫国此行肩负重要使命。

确定1o毫米无缝钢管可行后,王卫国意识到此事的重要性,陈兴业也全力配合。

在这个举国一心的时代,这样的项目受到大力支持。

保密工作早已就绪,尽管早期研信息在研究所内部传播并附有报告,但具体参数和图纸仅限高级研究员讨论。

口径突破85毫米后,十四科室的数据已全面保密,只有陈兴业和张兰这类级别的人能接触。

十四科室的成员虽家庭背景无大碍,但仍需警惕外界干扰。

敌特或破坏分子可能针对成员采取行动,因此他们始终保持高度警觉。

1oo毫米无缝钢管的技术即使在全球范围内也属顶尖,这无疑是中国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

交代完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后,王卫国提到部将派人协助保护十四科室人员的安全,并预防内部泄密。

十四科室成员对此表示支持,许多人积极协作,因为大家都认识到这项研究的战略价值。

组织的重视意味着他们的努力更有意义。

三天时间匆匆而过,十四科室的所有研究员都留在研究所内。

在拥挤的四九城,宿舍资源紧张,陈兴业所长与部分职工及家属沟通后,争取到了几间宿舍。

虽然过程顺利,但主要是考虑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