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轮班制,食堂也随之24小时开放,为员工提供便利。
唯一不太方便的是卫生间设在厂房外的院子里,那里还新建了淋浴间。
食品行业对卫生要求严格,因此厂里规定员工必须保持清洁,尤其是上岗前必须彻底清洗,并在厂房入口处进行除尘和消毒。
通风系统持续运行,保证室内外气压平衡,有效减少粉尘堆积,同时每班交接时都会进行一次全面清洁。
刘强经验丰富,在细节上毫不马虎,直接借鉴了未来的成熟管理模式。
他还增设了医务室,聘请专职医生值班,确保突情况能及时处理。
这些改造投入巨大,尽管心疼资金消耗,但每一笔都是必要开支,无法节省。
方案敲定后,他立即安排设计图纸并联系施工队,预计工期二十天,但实际可能需要近一个月才能完工。
工厂建设紧锣密鼓,设备的采购和维修也在同步进行。
老糖厂的旧机器经过检修,部分仍可使用,只需更换个别零件并彻底清洁。
虽显陈旧,但质量可靠,这批近乎报废的设备反倒成了刘强的意外收获。
新生产线和加工设备则需向厂家订购。
这次他没再选择永东,因其信誉不佳,转而与其竞争对手签订了大额订单合同,并约定严格的交货期限,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个别设备需从海外进口,交付周期较长,只能耐心等待。
接下来便是宣传推广。
刘强深谙营销之道,刘何私房菜和强仔qq糖的成功便印证了宣传的重要性。
即便产品优质,没有推广也难以打开市场。
此次规模较大,单靠人力跑业务不现实。
他在报纸上连续一个月刊登广告,占据次版上半版,配图并详细介绍强盛食品有限公司,强调“健康”
“安全”
“卫生”
等理念,还巧妙地穿插英文术语,如“xx检测认证”
等,虽然实际并无相关资质,但外文词汇能给消费者营造高端印象。
报纸、广播、传单齐上阵,宣传力度空前。
同时,他还高薪聘请了一位曾在国企任职的李姓财务,能力出众,确保账目清晰,为即将开展的预售活动保驾护航。
没错,刘强依然选择预售模式。
只要这一招仍然奏效,他就会持续使用——尽管老套,却屡试不爽。
招聘启事一贴出来,应聘者蜂拥而至。
刘强特意挑选年轻机灵的销售员,学历门槛定在初中毕业。
要是有三年服务行业经验的,条件还能放宽。
"
高薪招聘:月入5o-1oo块"
简单醒目的广告效果立竿见影,报名的人排成长龙。
经过筛选,最终留下二十个精兵强将。
这座小城面积有限,二十人的销售团队完全够用。
刘强盘算着,顶多半个月就能扫遍全城每个角落。
接下来就能向周边乡镇扩展,没必要招太多人造成内部竞争。
重复推销反而适得其反。
培训只花了一天半。
刘强亲自上阵,专攻话术演练和实战模拟。
不像后来那些企业搞形式主义,把简单培训拖成马拉松。
他这个资深"
忽悠专家"
很快就把新人们收拾得服服帖帖,个个干劲十足,像上了条似的不眠不休。
画饼充饥的关键在于让人相信虚幻的承诺,但要维持这种狂热,就得时不时给点甜头。
这全靠幕后操盘手的精心设计。
在刘强全方位布局下,预售开展得风生水起。
订单源源不断,销售团队士气越高涨。
可苦了老李,天天早出晚归累得够呛。
回家时那副憔悴模样,惹得老婆疑神疑鬼,差点闹出家庭危机。
厂房建设紧锣密鼓,宣传造势也不能落下。
虽然具体活计有工人干,但样样都得有人盯着。
小作坊现在成了门面招牌,更不能撒手不管,真是忙得脚打后脑勺。
直到这时,刘强才真正体会到创业维艰。
比起当初开私房菜馆和qq糖生意,现在简直是在炼狱模式。
那时候好歹晚上能收工喝两杯,现在睁开眼不是泡在工地就是跑市场,像个陀螺似的转个不停。
转机在一周后终于出现。
"
喂,你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