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孙主任,当初购买这些设备时,有没有拿到图纸?”
张学民问道。\"有,但只有一份,而且一些关键数据图纸上并未标注。”
这就是购买外国设备的一大隐患。
他们故意隐瞒关键信息,避免你私自仿制生产,尽管以轧钢厂的能力还无法完全复制这些设备,但这种情况确实让人头疼。
张学民和梅军听到这话并没有感到惊讶,因为国内机械行业的现状早已习以为常。
他们并不需要精确的数据来进行复制工作,对于修复任务而言,只需查阅图纸并在受损部位加以修补即可。\"柱子,孙主任一会把图纸送来,你先大致浏览一下,有任何疑问可以直接向我们请教。\"
趁着孙主任去取图纸的时间,两人也顺便叮嘱了柱子几句。
大概十分钟后。
几人仍在车间内等待。
孙胜利手里拿着几张图纸快步走来。\"张工、梅工,请过目...\"
展开图纸后,张学民和梅军仅看了一眼便微微皱眉。
不仅关键数据缺失,连车床的基本参数都没有明确标注,甚至连内部零件的连接关系也未标明。
显然对方已经做好了漫天要价的心理准备。
对此,两人只能摇头叹息,国家实力不足,这种无理要求短期内难以解决。
此时,两人的目光转向何裕柱,正打算询问他的看法时,却发现他正在图纸上比画着什么。
\"柱子,有什么发现吗?\"
换了其他人面对这样的机床图纸,根本不会有人提问。
虽然图纸不算复杂,但对于非九级工程师而言依然晦涩难懂。
而作为八级工程师的何裕柱,已具备一定的制图能力和分析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提出这个问题的原因。
当何裕柱仔细查看这些机床图纸时,脑海中迅速涌现出数种思路。
图纸上的数据和线路虽然模糊,且多为英文标注,但对何裕柱并无影响。
他的机械理论已达到很高水准,虽实践能力一般,但理论水平甚至相当于六级工程师。
加之他来自未来,眼界远超这个时代。
看到图纸时,何裕柱已经开始分析。
他比画的动作是在研究机床零件结构。
听到张为民和梅军的询问,何裕柱回过神来:“老师,这机床和我预想的差不多,零件断口整齐,负责冲压的部分磨损严重,这种情况不该发生,设计时会考虑这些问题。”
张为民和梅军听后眼前一亮。
他们本是受孙教授之托带何裕柱来帮忙,没指望他发现问题,最多回答些基础问题。
没想到何裕柱指出了关键问题,连他们都没注意到零件磨损情况。
柱子的能力果然如孙教授所说。
他们明白了为何孙教授看好这个学生。\"柱子说得对,这是卖设备的人故意为之,不仅让机床提前报废,还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两人一眼看出问题所在,目前只能接受损失,尽快修复机床恢复生产。
张为民和梅军两位五级工程师在了解问题所在后,着手修复受损的关键部件,凭借他们的机械功底,很快就让生产恢复正常。
尽管这种方法显得有些传统,但效果显着。
先前轧钢厂的九级工程师并非未曾尝试此法,只是以他们的能力,难以完全掌控这台外国淘汰的二手设备所蕴含的技术。
当张为民和梅军并未立即行动时,他们转向何裕柱问道:“柱子,若这事交给你,你会怎么处理?”
这是因为他们对何裕柱之前的表现印象深刻,想进一步挖掘他的潜力。
听罢此言,何裕柱稍作思考,在机床旁观察片刻后说道:“直接修理固然可行,但这只是暂时解决表面问题,根本隐患依旧存在。
上次的损坏已降低了设备的耐用性,不久后仍可能出问题。”
张为民和梅军对此早有考量,即便明白潜在风险,也只能先行操作,同时计划日后更换更先进的设备。\"老师,我有个提议,目前轧钢厂多个车间的机床都面临类似问题,您可以先着手维修,我尝试设计一份新图纸,或许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何裕柱心中已有初步构想,但还需通过实践逐步完善。
听到柱子的话,张为民和梅军面露敬意。
这项任务难度颇高,即便是他们这样的五级工程师也不敢保证一定成功。\"柱子,既然你有这样的想法,我和老梅都会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