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再次捐款(3 / 3)

深工人协助,谈判结果肯定会比贾张氏单独前往更好。

易忠嗨鉴于贾家的特殊情况,再次号召全院居民为贾家捐款。

由于贾东旭的不幸离世,这次大家的捐款积极性很高,金额也比以往易忠嗨主动发起的几次都要多。

毕竟,是否需要援助,每个人心中都有衡量。

许大茂捐了三块钱,在大院里已属高额。

他本不愿捐这么多,但被娄晓娥劝说,才答应下来。

何裕柱代表老何家捐了两块钱。

尽管何裕柱与贾张氏关系一般,但贾东旭与柱子并无矛盾,且贾东旭为人处事都很得体。

看在这一层关系上,何裕柱决定尽一份心意。

当何裕柱捐出两块钱时,贾张氏和秦淮如都看向柱子。

显然,贾张氏清楚自己在院里的形象,柱子能捐两块钱令她意外。

之前易忠嗨组织捐款时,他们有时甚至分文不捐。

而秦淮如的眼神则充满复杂情绪。

贾东旭去世后,秦淮如悲伤之余回忆起进城时的往事。

当时她一心想要嫁到城里,见贾东旭有工作便忽视了柱子的忠告。

婚后生活的冷暖只有她自己明白。

前几年她也曾后悔,但看到丈夫在工厂的进步,生活有了盼头,也就自我安慰了。

然而现在贾东旭突然离去,她仿佛失去依靠,不知所措。

看着柱子的“仗义”

之举,她的心情更加复杂。

何裕柱捐完钱后并未逗留,带着家人回屋了。

秦淮如默默注视,眼神略显失落,但没多说什么。

当晚。

中院何家。

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

屋内家具焕然一新,与过去的老旧装潢形成鲜明对比。

八仙桌及众人所坐的椅子皆由优质黄花木制成。

何裕柱今日归来,除了与家人团聚外,还有重要事项需交代。

他说道:“爸、陈姨,从今天起,我们家吃饭时别再浪费,单位发放的粮票之类的东西,尽量都换成实物储备。”

尽管何裕柱无法直接提及即将发生的灾难,但对自家人的提醒还是必要的。

何大清和陈娟听后略有疑惑,但见柱子如此说,便未反对,反而好奇询问:“柱子,你听到什么消息了吗?”

思索片刻,何裕柱点头道:“爸,陈姨,这事不用我多说,你们应该也能察觉到。

报纸上报道的粮食产量太过离谱,地里怎么可能产这么多粮食?而且现在还在搞公社集体用餐,我觉得这种方式不会持久。

我们家不缺吃的,多备些物资,也是为了将来有个保障。”

何裕柱始终留意着每日报纸的信息。

近年来,各类夸张数据频频出现,就连他这个穿越而来的人也感到汗颜。

后世即便有优良种子和化学肥料辅助,其产量也远不及某些地方报道的一半。

这真是应了那句话——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何裕柱亲身经历了这个时代的真实状况。

他明白,许多普通百姓对这些高产报道难免存疑。

或许大家认为数据有所夸大,但总体上粮食产量确实在增长。

然而,这种趋势最终导致了后续的悲剧。

身处历史潮流之中,何裕柱无力改变大局,只能尽力管理好自家事务。

好在他来到这里后,早已开始为眼下的局势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