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深意。
她是从农村来的,但并不意味着她不懂锦旗的意义。
要是换作她们村,柱子怕是要引来好几个村子的人围观了。
这时,何裕柱开口道:“王大哥,辛苦你们跑一趟了。”
接过锦旗,何裕柱神色如常,既无得意,也无失态,仿佛这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王卫国微微点头,他欣赏的就是柱子这一点——荣辱不惊、踏实做事,而且还有能力。
想到这里,他又有些惋惜,柱子没加入军管会。
"
好了,柱子,我就不耽误你时间了。
有事随时来找我。”
王卫国拍了拍柱子的肩膀,语气毫无隐瞒。
一方面出自真心,希望柱子能想通加入军管会,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柱子的关心。
他知道柱子的家庭情况:父亲跟寡妇走了,只剩柱子一人带着妹妹。
尽管柱子表现出很强的能力,但终究只是个十五岁的孩子。
在这个年代,没有家长,难免会有闲言碎语。
他这么公开说,至少能让军管会给柱子一些底气。
何裕柱立刻明白了王卫国的意思,向他感激地点点头:“行,王大哥,那我就不送了,我还要赶着去上班。”
就算没有王卫国的帮助,何裕柱也能好好生活,但这毕竟是别人的一片好意,领情与否另当别论。
等军管会的人离开后,院子里的讨论声反而更热闹了。
柱子成了众人目光的焦点,人们纷纷投来异样的眼神。
"
柱子,你到底做了什么?军管会居然送锦旗给你。
"
有人忍不住问出了口。
很快,街坊邻居们都围了过来,想弄清事情原委。
这时,易忠嗨咳嗽了一声说:“大家别急,柱子还得上班呢,有事等下班再说。”
他在为柱子解围。
众人听完,虽眼神有些怪异,但也未再追问,毕竟没人敢打扰柱子的工作。
忽然,后院传来脚步声。
"
柱子,快让奶奶看看,今天生什么事了?"
聋老太拄着拐杖走了出来,身形佝偻,目光在柱子手中的锦旗上闪烁。
易忠嗨见状赶紧上前扶住她。
"
奶奶,小心点。
"
易忠嗨对聋老太如同亲生儿子般细心。
他心中一动,聋老太这是要拉近关系。
若换作别人来,一是显得刻意,二是柱子未必会领情。
但聋老太的身份和年龄,让她成为最佳人选。
就在他思索之际,柱子看到聋老太,眼中闪过一丝奇怪神色。
……
"
柱子,让我看看这个。
"
在易忠嗨的扶持下,聋老太来到柱子身旁,目光落在他手中的锦旗上,目光闪动。
聋老太这次是真的坐不住了。
她好不容易在易忠嗨的帮助下稳定了地位,深知锦旗的分量。
聋老太本就打算拉拢柱子,今日突状况让她更坚定了想法,一定要让易忠嗨搞定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