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章 自豪(2 / 3)

,像柱子这样的优秀人才,陈兴业希望他永远留在3o4研究所,这样他将来取得的成绩也会让自己脸上有光。

毕竟,他是研究所所长。

然而,从国家利益出,柱子的才华应当挥在更重要的地方。

对此,张兰教授也有同感,但她深知何裕柱的选择经过深思熟虑,因此并未多言。

何裕柱依旧笑着向陈兴业解释:“所长,今后不必再说这些话了。

我现在已经是3o4研究所的一员,无论在哪里为国家效力都一样。

如果按照您的逻辑,当初我们十四科室刚成立时研究无缝钢管时谁能想到会有成果呢?有志者事竟成,不去北方未必是坏事,我们自主研,不受制于人,岂不是更好?”

柱子的话让陈兴业眼前一亮,他似乎看到了新的方向。

"

有志者事竟成,不受限于人,有你在,我们国家的展不会比其他国家差!”

会议结束后,何裕柱径直来到十四科室的实验室。

现在,十四科室因成果显着,研究所专门划出一层楼供其使用,整栋实验楼的二层全部归十四科室支配。

这里有四间实验室和两间办公室,这样的待遇在整个研究所里都是独一无二的。

尽管如此,其他科室和研究人员对此毫无怨言。

毕竟十四科室的成绩摆在那儿,反而激了不少人对他们的羡慕,许多研究员都希望能有机会调入十四科室。

何裕柱走进实验楼时,十四科室的成员正在实验室校对和优化数据。

"

何科,您来啦。”

看到何裕柱,大家都热情地打招呼。

然而,何裕柱并没有摆出科长的架子,而是主动上前查看大家的实验进展,并适时提出建议。

这种融洽的研究氛围,在研究所里并不多见,因此十四科室的口碑不仅靠无缝钢管的成绩,何裕柱的个人魅力也功不可没。

由于刚完成无缝钢管的大项目,十四科室目前没有新的具体任务,只有一些零碎的技术维护和保养工作。

这也是正常的,毕竟刚刚完成了如此重大的任务,即使休息了几天,取得的成绩也无可挑剔,再休整一段时间也无妨。

何裕柱转了一圈后,径直回到办公室。

尽管十四科室已为他们分配了两间办公室,但他坚持大家共用,因此他的办公室里仍聚集了六七位研究员。

坐下后,他习惯性地先浏览当天的报纸,了解最新资讯,随后取出笔记本开始学习和总结。

就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中,他不经意间拿起一张空白图纸,在上面随意勾勒起来。

无缝钢管的成功研让何裕柱将注意力转向了更广阔的领域。

基础工业虽能长期增强国力,但重型装备的研同样至关重要。

若能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将带来显着成效。

利用休息时间,何裕柱时常会有一些创新的想法出现。

如今手握图纸和铅笔,他立刻沉浸于构思之中。

脑海中闪过许多后世见过的军事画面,虽然当前技术条件有限,无法复制出那样的重型装备,但凭借现有模型和知识积累,他迅绘制了几份草图。

待回过神来,看到图纸上的内容,他不禁哑然失笑。

"

炮管、膛线以及弹头的设计……”

这些草图虽简单,却包含了多种零部件和武器的雏形。

外行人或许只觉得是些炮管的图案,但业内人士定会震惊。

因为这些并非随意之作,图纸上某些部分基于实际零件设计,甚至包含了许多这个时代尚不存在的技术细节,而这正是得益于何裕柱作为穿越者的视野,使他能够借鉴后世先进的设计理念。

当然,其中的具体参数并不尽然可靠,而且许多工艺和零部件也不是当前生产力能够实现的。

但何裕柱因此获得了一些灵感。

"

或许,十四科室的下一个项目可以尝试制造一辆国产的?”

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浮现时,他自己都不禁有些莞尔。

毕竟这个想法听起来十分离谱。

一个小研究所科室,上一个任务还只是无缝钢管,现在就要直接着手制造了。

这东西别说研究所了,部门可能都不敢想象。

毕竟,以国内现有技术来说,要完全自主研生产一辆,简直像是天方夜谭。

然而,在笑过之后,何裕柱开始在心里评估这件事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