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替身疑云(1 / 2)

宁州市档案馆的阅览室内,覃枫将两张照片并排放在光线下。

一张是郑国锋三十年前的青涩证件照,另一张是去年市委全会上的主席台合影。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照片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

耳廓角度差了三度,鼻梁弧度也有细微变化。

"

覃枫用放大镜仔细比对,喃喃自语。

多年的刑侦经验让他对人体特征异常敏感,这些细微差异在普通人眼中或许难以察觉,但在他眼里却如同黑夜中的灯塔般明显。

档案馆员老张推着资料车过来,压低声音说:"

覃科长,您要的郑书记早期履历档案找到了。

不过"

他警惕地环顾四周,"

1989年到1992年的记录有些特殊。

"

覃枫接过泛黄的档案袋,现其中三年的履历表上均标注着"

在职学习"

,但具体单位名称处却贴着整齐的修正带。

透过强光,隐约可见被覆盖的原始字样是"

某特殊部门培训"

"

能还原被遮盖的内容吗?"

覃枫问道。

老张摇头:"

用的是特殊墨水,除非拿到原始底稿。

"

他忽然想起什么,"

不过,当年负责档案的小李,退休前偷偷留了份手写目录。

"

根据这份秘密目录,覃枫在档案库角落找到一个标注"

已销毁"

的箱子。

里面是郑国锋早期的工作日志,其中一页记载着:"

1991年6月,陪周总赴加考察,接触当地侨领。

"

"

周总?"

覃枫立即调取周正阳的出入境记录。

果然,1991年6月,周正阳确实带队前往加拿大进行"

商务考察"

,但随行名单中并无郑国锋。

更蹊跷的是,郑国锋1992年回国后,笔迹出现了明显变化。

覃枫将前后文件送交笔迹鉴定,结果显示相似度不足65,基本可判定非同一人所写。

"

1992年是个分水岭。

"

覃枫在案情分析会上指出,"

此后的郑国锋,可能是另一个人。

"

林悦皱眉:"

你的意思是,郑国锋被调包了?"

"

更准确地说,是有人冒用了他的身份。

"

覃枫调出出入境数据库的比对结果,"

真正的郑国锋,早在1992年就移民加拿大了。

"

屏幕显示,一名与郑国锋同名同姓、出生日期完全一致的男子,于1992年7月以技术移民身份移居温哥华。

最近的照片显示,此人与年轻时的郑国锋几乎一模一样,但与现在的"

郑书记"

判若两人。

"

立即联系加拿大警方,核实此人身份!

"

林悦下令。

三天后,加拿大皇家骑警传回确认信息:真正的郑国锋已在温哥华生活三十年,现任某华人商会名誉会长。

当中国警方联系他时,他表现得十分震惊:"

我的身份一直被冒用?这太可怕了!

"

与此同时,技术部门对"

郑书记"

进行面部识别扫描,现其鼻梁和下颌有轻微整形痕迹。

更惊人的是,在他的指纹档案中,现了人为篡改的痕迹——原始指纹记录被替换成了现在这个"

郑书记"

的指纹。

"

这是个精心策划的身份窃取案!

"

陈志明震惊地说,"

冒名者至少潜伏了三十年!

"

覃枫突然想到什么:"

立即比对冒名者与周正阳的关系网!

"

调查结果令人毛骨悚然:冒名者与周正阳不仅是同乡,还是远房表亲。

更巧合的是,冒名者的生母姓白,名叫白梅!

"

白梅"

林悦若有所思,"

这与我们之前查到的白梅花组织有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