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倾巢而出,前进!(2 / 3)

能闻到一股子香气,令人味蕾跳跃。

“大家都坐稳了吗?”刘青山在确认所有人都安顿好后,向头车司机示意。

“出发!”

头车司机一声令下,车队缓缓启动。

车头的大灯如同利剑般划破黎明前的黑暗,在结霜的路面上投下长长的光柱。车轮碾过村中冻得硬邦邦的土路,发出特有的嘎吱声响,随着车速逐渐加快,这声音渐渐连成一片。

车内,起初的气氛肃穆中带着些许压抑。

凌晨的寒气不断从车窗缝隙渗入,即使开着窗户,但人们还是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几位老人大多闭目养神,但细微的表情变化透露出他们内心的波澜。

刘树德的双手紧紧握着膝盖,指节微微发白;刘树义时不时望向窗外飞逝的景物,眼神深邃;刘树茂则不时轻叹一声,流露出复杂的心绪。

车队驶出弯河村时,远处天际仍然一片漆黑。

顺着车灯,沉睡中的村庄在晨曦中渐渐显露出轮廓,那些熟悉的土坯房、光秃秃的树木、结冰的河沟,都在车窗外快速后退。

对于大多数老刘家人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如此正式地离开家乡,每个人的心中都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情感。

然而,

当车队缓缓驶出弯河的地界,真正踏上那条通往县城的砂石公路时,车厢内原本肃穆的气氛开始悄然融化,如同初春的冰雪般逐渐消融。

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与新奇感,在每个人心中悄然滋生、蔓延。

对于老刘家绝大多数人而言,这绝非一次普通的出行。

这是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出远门’,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前往一个数千里外很陌生的外部世界。

甚至,对许多人来说,这还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乘坐汽车!

也就刘树德早年当兵打仗、走南闯北、见多识广。

还有刘红苕、刘劲草,他俩则是之前跟着刘青山去过长安,坐过汽车也坐过火车,心中的兴奋感要弱一些。其余人心里都是激动不已,隐隐兴奋,甚至有些人都坐立不安。

刘福来坐在后排靠窗的位置,双手紧紧抓着前排座椅的靠背。

他今年四十有五,这辈子最远只到过华阳县城,而且次数屈指可数。此刻,他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田野和树木,内心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激动。

“兆丰,你看这路。”

他忍不住对身旁的二弟低声说道,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叹,“这吉普车跑在上面,几乎感觉不到颠簸。”

刘兆丰比大哥小三岁,性格相对内向,但此刻也难掩兴奋之情。

他凑近车窗,仔细打量着外面的景象:“大哥,你说这车一小时能跑多少里?额看这速度,比青山那辆边三轮还要快上好几倍呢!”

在他们身后,刘茂财一家更是热闹非凡。

小丫头刘紫苏今年刚满8岁,正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年纪。她几乎将整张脸都贴在了冰冷的车窗玻璃上,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片白雾。

“爸!妈!你们快看!”

她激动地大喊,“那边的树嗖的一下就过去了!额都没看清长啥样子!”

王凤仪好笑的拍了拍女儿的背:“你这孩子,稳当点!别把车窗给蹭坏了。”

话虽如此,她自己的目光却也忍不住追随着窗外飞速变换的景色,眼中闪烁着新奇的光芒。

相比之下,

女眷们的反应则显得含蓄许多,但内心的波澜丝毫不亚于男人们。

王二妮和许美娟坐在一起,两人紧紧挨着,既为这前所未有的体验感到兴奋,又因车辆的速度而产生些许紧张。

“二妮,你觉不觉得有点晕?”

许美娟小声问道,手不自觉地抓紧了衣角,“这车跑得太快了,额看着外面,头都有点发昏咧。”

“刚开始是有点不习惯,你试着看远一点,别老盯着近处的东西看。”王二妮嘴上安慰着嫂子,自己的手心却也微微出汗。

吴秀婷坐在后面那辆车上,由孙女刘红苕照顾着,她今年已经六十有二,经历过无数风雨,但像这样乘坐汽车出远门,在她漫长的人生中也是头一遭。

她双手交叠放在膝上,姿态端庄,但微微颤动的指尖泄露了她内心的激动。

“红苕啊。”

吴秀婷轻声道:“额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是第一次坐这么快的车。当年你爷爷骑马去县城,都要大半天工夫,现在这才多大一会儿,眼看着就要出咱们公社的地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