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的进度如此之快。无人机技术,原本只是他随口一提的概念,如今已经有了雏形,小型的“蜂鸟”无人侦察机已经能够执行战场侦察任务。而直升机的技术,在秋兰近乎偏执的钻研下,已经接近了他前世记忆中二战后期甚至冷战初期的水平,采用了更先进的旋翼设计和功率更大的发动机。
“古代一样有神奇的科学天才啊……”李承乾由衷地感慨道。他原本以为,在这个基础工业几乎为零的时代,想要复制出现代科技,哪怕是二战水平,也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他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从建立基础的采矿、冶金、化工开始,一步步慢慢来。
但秋兰的出现,以及她所展现出的超凡天赋和组织能力,大大加速了这个进程。她仿佛天生就能理解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原理,并且总能找到在现有条件下实现的方法。没有精密机床?她就带领工匠们用最原始的办法,一点点打磨、校准;没有先进材料?她就研究替代品,用改良的钢铁、特殊处理的木材、甚至一些意想不到的天然物质,硬是拼凑出了合格的零部件。
她不仅仅是科学家,更是工程师、组织者、管理者。她建立了一套初步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培养了第一批合格的产业工人——其中很多也都是女性。她让大夏帝国在短短数年内,拥有了在这个世界上堪称“降维打击”的军事科技。
“只要让她们充分发挥,打造一个新时代不是问题……”李承乾再次默念这句话。秋兰和她的科学院,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她们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桎梏,用智慧和汗水,为大夏帝国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而另一个支撑起这个新时代的支柱,则是那些纵横沙场、为他征伐天下的女将军们。
李承乾并非刻意提拔女性,只是在他看来,能力与忠诚,远比性别重要。而在这个过程中,他惊讶地发现,这个世界似乎并不缺乏杰出的女性军事人才。或许是时势造英雄,或许是他给予了她们前所未有的机会。
平阳昭公主李秀宁的后人李靖,继承了先祖的勇武与智谋,不仅善于指挥传统的地面作战,更能迅速理解并运用新式武器,将步坦(虽然还只是简陋的装甲车)协同、空地配合的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她沉稳持重,是帝国南方防线的定海神针,同时也深谙战后治理与农业恢复之道。
出身巴蜀将门的秦良玉,悍勇绝伦,擅长山地作战和长途奔袭。她带领的“白杆兵”在配备了新式步枪和迫击炮后,更是如虎添翼,成为帝国开疆拓土、平定叛乱的急先锋。在岭南的复杂地形和湿热气候下,她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和领导力。
还有“风尘三侠”之一的张出尘,也就是红拂女。她不仅仅是传说中的女侠,更是一位极具战略眼光和冒险精神的统帅。她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指挥了大夏帝国第一次大规模空中轰炸行动,将匈奴王庭化为火海。她率领的“玄甲铁骑”(机械化部队雏形),配上空中支援,在草原上纵横驰骋,无人能挡。
此外,还有擅长情报与特种作战的聂隐娘,精于后勤保障与军械管理的平阳公主旧部后人……她们一个个英姿飒爽,智勇双全,在李承乾的麾下,组成了一支前所未有的、星光熠熠的女将群体。
依靠着这些掌握了“代差”级武器装备的女将军们,李承乾的征伐之路,显得异常“顺利”。
曾经让中原王朝头疼了数百年的北方游牧民族,在“鲲鹏”轰炸机的呼啸和“游隼”战斗机的俯冲扫射下,那些引以为傲的骑兵优势荡然无存。他们的弓箭射不到天空中的钢铁雄鹰,他们的战马在机枪火力网前成片倒下。几场决定性的战役下来,强大的匈奴、突厥等汗国便土崩瓦解,要么臣服,要么远遁,要么被彻底消灭。
南方的蛮族、山越,在迫击炮和手榴弹面前,他们的山寨和图腾不堪一击。秦良玉、聂隐娘等将军率领的部队,如同热刀子切黄油一般,迅速平定了帝国南方的广袤疆域。
甚至连海外的一些岛国,在见识到大夏帝国“楼船巨炮”(虽然还不是真正的战列舰,但配备了大口径火炮和蒸汽动力)的威力后,也纷纷遣使称臣,或沦为殖民地。
战争的胜利,带来了庞大的领土。但李承乾深知,打天下易,治天下难。尤其这些新征服的土地,往往是蛮荒之地,人口稀少,百废待兴。
因此,在军事征服之后,紧随而来的,便是大规模的农业建设和经济开发。这同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强有力的领导者和高效的执行力。而那些刚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女将军们,又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这项新的“战役”之中。
她们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