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烽烟暗涌:降俘营的阴谋与抉择(2 / 4)

/p>

赵文轩摇了摇头,心中对李虎的急躁和偏见感到有些失望。他知道李虎是忠于大靖的,但其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

“李副将,你只看到了降俘们的戒备和敌意,看到了他们的消极怠工,却有没有想过,这一切是因何而起?”赵文轩站起身,走到帐门口,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那些流言,你以为是凭空产生的吗?有人在故意散布恐慌,煽动仇恨!而你带来的这份‘密报’,更像是一把火,想要点燃这堆积满了干柴的降俘营!”

李虎有些不服气:“将军,就算有流言,可蛮族降俘本身就不可靠!难道我们要坐以待毙,等他们真的拿起锄头当武器,杀过来的时候才动手吗?”

“我不是要坐以待毙!”赵文轩转过身,语气斩钉截铁,“但我们必须冷静,必须查明真相!盲目行动,只会落入圈套!”

他顿了顿,沉声道:“李副将,你立刻加强营区外围的警戒,密切关注降俘营内的动向,但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降俘营,不得与降俘发生冲突。违令者,军法处置!”

李虎虽然心中不甘,但军令如山,他只能抱拳领命:“末将领命。”但他脸上的神色,显然并未完全信服。

赵文轩看在眼里,心中叹了口气。他知道,要改变李虎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很难。当务之急,是找出散布流言的源头,以及这份“密报”背后的真相。

“来人!”赵文轩扬声道。

一名亲兵应声而入:“将军!”

“去把参军秦先生请来。”

“是!”

片刻之后,一位身着青色儒衫,面容清瘦,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他便是赵文轩的参军,秦墨。秦墨虽然不懂武艺,却足智多谋,心思缜密,是赵文轩的左膀右臂,尤其擅长处理民政和情报分析。

“将军,您找我?”秦墨拱手行礼。

赵文轩点了点头,将李虎带来的“密报”递给了秦墨,又简略地将降俘营内流传的流言和李虎的担忧说了一遍。

秦墨仔细地看完了密报,又沉思片刻,眉头微蹙:“将军,此事的确蹊跷。降俘营刚刚安定下来,为何突然会出现这些流言?而且这密报……来得太是时候,也太模糊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赵文轩沉声道,“秦先生,你有何看法?”

秦墨扶了扶眼镜,分析道:“首先,这些流言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破坏我们和降俘之间刚刚建立起来的那一点点信任,制造恐慌和对立情绪,最终可能引发混乱甚至叛乱。其次,这份密报,更像是在火上浇油,试图逼迫我们采取过激行动。”

“那么,谁会是幕后黑手?”赵文轩问道,“是降俘营内部的死硬分子?还是……外部的势力?”

秦墨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两者皆有可能。降俘营中,定然有不甘心失败、妄图复国的蛮族旧贵族或者将领。他们散布流言,煽动叛乱,不足为奇。但外部势力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比如……那些逃入草原深处的蛮族残部,他们肯定不甘心失败,想方设法要扰乱我大靖后方。又或者……朝中某些不希望看到将军你成功的人?”

赵文轩眼神一凛。秦墨的话,点醒了他。他负责降俘营的教化工作,如果成功了,那将是一项巨大的功绩。但这必然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或者让某些原本想看他笑话的人感到不安。

“不管是谁,他们的目的都是搅乱降俘营,让我功败垂成,甚至可能借此除掉我。”赵文轩的语气变得冰冷,“秦先生,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查明真相?”

秦墨微微一笑:“将军,解铃还须系铃人。流言起于降俘营,那我们的突破口,也应该在降俘营内部。”

“哦?秦先生有何良策?”赵文轩问道。

“很简单,”秦墨道,“攻心为上。那些流言之所以能传播,是因为降俘们心中有恐惧,有不信任。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恐惧和不信任。同时,我们要放出诱饵,引蛇出洞。”

接下来,秦墨详细阐述了他的计划。

首先,赵文轩亲自前往降俘营,安抚人心。他要公开驳斥那些流言,用实际行动证明大靖朝廷的诚意,比如,当众发放一批过冬的棉衣和粮食,让降俘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其次,进行一次“有限度”的调查。不是大张旗鼓地搜捕,那样只会激化矛盾。而是选派一些精明干练、且懂得一些蛮族语言的士兵,伪装成普通杂役,混入降俘营中,暗中观察,收集情报,特别是留意那些在流言传播中异常活跃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