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九、衣不如新,人不如旧(3 / 5)

nbsp;离裹儿抬脚跟上,却被他温言婉拒。

    院内众人不禁目送他背影远去。

    离大郎提着食盒,第一时间去了龙城县衙,发现无人,他四望了下,转身朝城郊走去。

    一路上,离大郎讶然发现,县城各处,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与折翼渠通渠前、柳家尚在的县城相比,此刻的龙城县,一片勃勃生机。

    不少倒闭的商铺重新开张营业,大水波及的废弃建筑正破土重建。

    剑铺、良田、宅子,西岸柳家的产业全部收归县衙,或拍卖出去,或还归当初被强取豪夺的百姓。

    一直作为龙城最大地主的柳家,所拥有的千亩良田全部收回县衙。

    离大郎一路上看见不少县衙书吏们在街头街尾、挨家挨户登记田地,重新造册。

    失去了带头的大地主柳家,其它乡绅们乖巧老实,乖乖配合县衙的均田法普查。

    重新有了良田储备的县衙,似乎正在重新拾起均田法,分配给新户土地。

    这种“改革”若是放在以前,阻碍与反弹足以令一位县令轻易下台。

    而眼下,在携倒柳威望与全城民心的年轻县令面前,却如同土鸡瓦狗般,推倒重建,轻松但不轻易。

    街头百姓津津乐道。

    一切欣欣向荣。

    来到城外,离大郎看见,那二十四座赈灾营,眼下已经彻底撤除。

    也是,全城百姓们再也不用担心水患,一条折翼渠,彻底改变了龙城县的千年内忧,补全短板。

    这对于此县在江州地界形势地位的改变,简直难以估量。

    而令人肉眼最容易看见的变化,就是县城内外,多了不少陌生人。

    都是外地的商贾与游客。

    原先的蝴蝶溪与一座彭郎渡,是承载不了这么大的客流量的。

    若离大郎没猜错,他们应该都是从城外折翼渠的新渡口,大量涌入县城的。

    蝴蝶溪本就位于云梦大泽与长江之间,乃唯一通道,只是此前蜿蜒曲折,不易通行。

    而眼下的折翼渠,不仅是一座根治水患的水利营造。

    还在无形之中,成了一处水运捷径。

    截取了偌大长江的部分客流。

    这对于一座穷山恶水间的偏僻小县城而言,所带来的商贸红利,是难以估量的。

    繁荣二字,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显现出来。

    并且眼下,新渠修成,可新渠两端,蕴含巨大的商机的新渡口,还未彻底建好。

    龙城县衙联合王操之等十几家大粮商,正迫不及待的往里面砸入海量钱财,兴工建设。

    估计王操之等投资入股的粮商,此前也万万没有想到,欧阳戎力促建设的折翼渠,竣工运行后,效果会如此之好。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