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七十八、夫子的欣赏(2 / 6)

p;狄夫子有些印象。

    久视元年那一榜的进士探花郎,名字也取得好,初得女皇赏拔,在丁母忧后,再度回京任御史。

    但似是受卫氏诱导,他冲动谏告盛宠骄横的长乐公主,当庭顶撞女皇,廷杖七十,下狱。

    此事,直接导致幽居宫廷的相王十分不满。

    长乐公主是相王的亲妹妹,也姓离,本就同情父系亲族,是相王尽全力拉拢的对象。

    而欧阳良翰出身儒门书院,天然的保守清流一派。

    嗯暂且抛开长乐公主持宠骄横、逾越法制的事实不谈,嗯,有卫氏女皇在前面做表率,大周公主等女性贵族骄纵傲慢些怎么了?

    他应该屁股坐在离氏与乾统这边才对,结果刀刃向内,连自己人都捅?

    把要拉拢的重要盟友推往死敌卫氏,只管对错,不管屁股?

    哪里冒出的只会明辨是非的傻子?

    相王那边颇为生气,当时传来的意思是,任由欧阳良翰自身自灭,让他们这些保离老臣不要管,死在狱中就算了,顺便还益于长乐公主消气,让这件事早点过去。

    然而,欧阳良翰毕竟是白鹿洞书院出身,又是在南北士林人缘极好的醇儒谢旬高徒。

    于是,当时包括沈希声在内的几位白鹿洞出身的老臣们,默契的上书试了试,再联合沸腾的洛阳士林清议……最后竟是捞出了人来。

    不过,欧阳良翰却也被女皇陛下随手打发去了偏远的江州,做了个芝麻县令。

    虽然他获得了世人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名。

    但也得罪了相王与长乐公主那边,朝中的保离派大臣们,大多数达成共识,不敢再帮,暂不多管。

    后来,也只有谢旬还在关心这位爱徒,时常引荐。

    不过他也不敢再奢求太多,爱徒平安即可,就当是去地方历练、抹平棱角,对于此前沈希声等好友的援手十分感激……

    那一次风波不算大,但也不算小。

    狄夫子并没有太多过问,当时他仍在忙一件更为重要之事。

    所以这些都是沈希声等几位大臣在奔走。

    不过,狄夫子对此也是默认同意态度。

    除了维护御史敢言直谏的清流传统外,

    他其实想瞧一瞧,女皇陛下的态度,是否转变。

    自从女皇陛下临朝,夺取儿子皇位,以威制天下,启用娘家卫氏、狠辣酷吏与阴阳家练气士,大力清洗朝堂,改乾为周之后。

    “河清海晏”了太久,狄夫子已经好久没有见到这么勇敢无畏的年轻人了。

    竟敢提前备棺,冒犯圣颜,顶撞公主,指桑骂槐,把这母女俩一块儿骂。

    既然卫氏欲利用欧阳良翰攻击长乐公主,往保离派大臣们身上泼污水。

    那他也借欧阳良翰之事,来个投石问路。

    狄夫子要瞧瞧,眼下坐稳朝堂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