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高端局(3 / 5)

   朱玉衡随从的队伍中,立马有一袭轻骑,替小主子奔出,经过门口,骑在马背上却马术娴熟的将马下的小娘与秋衣拦腰掠走。

    小娘娇呼,铜质钥匙掉落地上。

    一众武人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看着朱玉衡背影,抚水县令袁济嘴角抽搐了一下。

    两只红灯笼下,立定了会儿,转身进门,呢喃一句:

    “两次吗……可伱们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喝完酒,带着亲卫队伍策马奔回县城郊外军营的朱玉衡,被远野晚风一吹,顿时酒醒不少,四望狂野夜幕,他忽觉海阔天空,十足畅快。

    那个袁济可能为本县农夫百姓们争取农忙时机的无聊小心思,朱玉衡并不是不知道,但是此刻的他,心中只对在浔阳城里运筹帷幄的阿父敬佩有加,感慨不已。

    阿父说的没错,内战与外战果然不一样。

    在内战中,各地方抵抗意志薄弱,十分容易投降,大伙都在观望,静等胜利者决出,继续回归往日太平的正常轨道。

    这种内战的性质,导致它不仅对李正炎等匡复军反贼有利,对于他们父子“收复失地”同样有利。

    军功唾手可得,只要认真做好与李正炎、蔡勤军的关键决战就行了。

    像阿父语重心长分析过的:

    除去骑兵孤军深入大漠,像边疆那些与外族进行的外战,快不得,是国力比拼,是华夷血仇。

    而内战,却是慢不得!

    主打一个滚雪球。

    就是胜者通吃,就是要一鼓作气,摧枯拉朽,席卷过去,赢得关键决战,旁观者们自然会降,而不是什么反复拉锯消耗,此乃蠢事。

    本就擅长用兵以正、大兵团决战的阿父,目光很是清醒,也抓住了这次机会。

    此前蔡勤军攻克洪州城,裹挟了阿父,旋风般收复洪州全境、攻入江州时就是如此。

    不过却被阿父在吉水县牯岭一战上,打断了势头。

    眼下,得益于阿父倒戈、老部下赵如是配合,本该反应迟钝的朝廷早早的取回了主动权,以江州为大本营,依托其完备的后勤体系,聚拢优势兵力,转守为攻。

    当下,他与阿父代表着堂堂正正的朝廷王师,且还占据兵力优势,阿父又曾是洪州长官,洪州境内原本屈降于蔡勤、腾王府匡复军的一方,更加没有理由抵抗他们了。

    当然是像袁济这样喜迎王师,谁敢不服他朱家父子?就是不服从大局!

    这就是大势,再硬的骨头都得软一软。

    曾经的冷脸县令袁济如此,那个棘手的欧阳良翰亦是如此。

    他们父子的大好局面,岂能单单为了洪州百姓的小小秋收农忙让道?

    “好一个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

    朱玉衡感叹一声,对于阿父愈发笃信佩服,深感此前的年轻气盛,热血上头,错信了越子昂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