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她一边垂目浏览,一边开口:
“东晋朝之后是刘宋朝,也是南朝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的朝代,共传四世,历经十帝,享国五十九年……
“看了下生卒年,这陶渊明出世东晋,一个没落的高门,祖上有人做到公卿,但后面家族衰落,他勉强算是寒素了……唔这些书上都是些老调常谈。
“说他早年就以隐逸得高尚之名,算是东晋名士,后面活到了刘宋朝,应该是见证了宋武宗刘寄奴建立这座新朝。
“如谢姐姐所说,既然【寒士】是刘寄奴所铸,那么他应该是在刘宋朝时,成为的【寒士】剑主……”
欧阳戎、谢令姜看见,离裹儿一根涂抹红豆蔻的食指点在书页上,缓缓滑动,玉唇轻启:
“找到了,时间上看,元嘉北伐是南朝宋第三任皇帝发动的,远在陶渊明辞官归隐之后……所以,应该是与他无关了。
“根据谢姐姐的族史所言,南朝宋是拥有了【寒士】,甚至拥有了用上它的成熟方法,才敢进行元嘉北伐的,虽然后面都失败了……”
离裹儿点了点头,朝二人肯定道:
“全对上了,欧阳良翰你说的没错,陶渊明辞官归隐前,肯定留下了【寒士】。”
欧阳戎轻轻颔首。
谢令姜摇头:“都过了这么多年,谁知道去哪了……”
“唔唔唔……”离裹儿手边的小墨精突然挣扎起来。
三人目光投去。
她眼神可怜巴巴的。
本来不准备理会,可是妙思脸色十分急。
欧阳戎随手抽出她手中沾满口水的手帕,认真说:“你出去玩,别再吵了……”
哪想到妙思吐出一句话,就吸引了三人眼球:
“你们在找【寒士】?本仙姑好像见过。”
欧阳戎立即问:“你在哪见过?”
“唔,刚刚你们不是提了什么元嘉北伐吗,元嘉这年号有点熟,不知道你们说的是不是那会儿,本仙姑最讨厌记黄历了,反正本仙姑记得,有一任跟班,那会儿也是在一个皇室姓刘的南方王朝的世家里,应该是你们说的南朝宋吧,当时它正和什么北魏打架呢,那些北蛮子真是欺人太甚,北边本来就是人家的,让人家打回去怎么了,一点不懂温良恭俭让,蛮子就是蛮子。
“反正本仙姑最后一次见到【寒士】,就是那会儿,肯定是它无疑,那道天青色的长虹剑气一模一样,化成灰本仙姑都认识,不过嘛……”
“不过什么?”谢令姜催问。
“不过它好像变了样子,那跟班晚上回帐篷时,本仙姑听他一脸严肃的说什么国师从皇宫里护送了一副卷轴来,大将军带他们去亲自迎接,应该是【寒士】了。
“本仙姑其实刚开始是不信他话的,【寒士】本仙姑又不是没见过,上一次见它可不是什么卷轴,但是后面本仙姑瞧见战场上有【寒士】剑气升起,想来没错了,可能是藏在了那副卷轴里了吧。”
“藏卷轴里?”离裹儿好奇:“为何多此一举。”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