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五身正也怕影子歪(2 / 5)

,老实本分,在老家已经成家生子,他家以前就在咱们南陇老房子旁边,一条街,阿力的老母和内人,妾身都认识,祖上三代都是种田的,宽厚人家,算是清清白白。

    “以前你被白鹿洞书院录取读书,出行那天,他家还送了土鸡蛋哩,一篮子一十二个……

    “他小孩也年纪不小,也在读书哩,檀郎有所不知,你现在可是南陇老家那边,十里八乡教育小孩子的楷模,家家户户只要有点能力的,都把小孩子送去私塾读书。

    “那南陇私塾,是妾身捐钱建的,之前和檀郎提过,檀郎也支持。

    “记得以前檀郎求学的时候,还有每天早起赶县里去,现在私塾就在南陇祀堂旁边,请了位教书先生,族内的孩子都方便了多。

    “南陇的族长贤老都夸说,檀郎身体力行,读书争气出息,教化了乡里,光宗耀祖哩!”

    “好好好,婶娘记性真好,我知道了,那就他了,阿力兄弟是吧,婶娘先回吧,外面凉。”

    “什么记性真好,人家送礼你得记着,逢年过节得还回去,乡里族人当初怎么帮伱的,哪怕滴水之恩,也要牢记在心,回报乡土,这是积善守礼之家的家风……檀郎听话,记得喝汤补身子,装汤罐的食盒,妾身交给阿力了,在车上。”

    “行。”

    送甄淑媛进门,欧阳戎回头登上马车。

    “走吧,去江州大堂。”

    “是,老爷。”马夫阿力点头。

    这是一个孔武有力的驾车汉子,一张大长脸,身穿着一件短褐,这大秋天的早上也不怕冷,虽然晨曦刚刚落下。

    瞧着就是一位敦实的庄稼汉形象。

    欧阳戎上车随口报了个地点后,就一直闭目养神。

    全程没有再去看马夫阿力。

    待马车驾驶到一半,路过一条每天早上都要经过的浔阳渡大街,马车内闭目似睡的弱冠长史忽然开口:

    “你昨日刚来,怎么知道江州大堂路的?”

    阿力愣了下。

    “禀告老爷,大娘子挑俺当马夫,俺怕不认路,请示了大娘子,昨夜把空车开出门,在浔阳坊逛了一圈,记了几处牌坊街巷,熟悉了点路。”

    欧阳戎没睁眼:

    “所以只认识浔阳坊的路是吧,修水坊、星子坊都还不熟?”

    “是的,老爷。但俺都可以学。”

    欧阳戎点点头:“那就不改道去浔阳王府了,继续去江州大堂吧。”

    “好,老爷。”

    “你全名叫什么。”

    “大力,欧阳大力,老爷随便喊。”

    “嗯,好名字。”

    “谢谢老爷夸奖。”

    “就是客气一下。”

    “啊?什么意思?”

    “没事了。”

    欧阳戎依旧没有睁开眼,似是坐在软垫上,感受着身下马车的轻微颠簸,他又问:

    “不是有妻有儿吗,家中老母也在,父母在不远游,听婶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