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少奇脸色感慨道:
「好一个崔浩,陶渊明禅精竭虑丶鞠躬尽瘁为南朝刘宋精心打造的《桃花源记》卷轴,被他拆为了三百二十粒字,装进了三百二十座佛寺。
「原本只限于南朝境内施展之物,在北地上百座佛寺缭绕的香火气中,变为了北朝魏镇压国运龙气的基石。
「算上北魏末年,拓跋氏以鼎剑之锋血腥镇压过的六镇之乱,之后苟延残喘的十一年。
「崔浩此举,至少为北魏续命八十年。
「无怪乎清河崔氏在北魏一朝荣宠至极,在北地稳居顶级高门士族,奠定了五姓七望的魁首之基,祖荫延续至今。
「现今的伪周朝堂,司天监丶四大禁卫玩的这些,都是崔浩玩剩下的。」
雪中烛默然前行。
「咳咳咳咳……」
魏少奇一阵剧烈咳嗽,手帕捂嘴了会儿,却嘴角噙笑:
「一个陶渊明,一个崔浩,分别是南朝读书人和北朝读书人的代表,只可惜二人同处一个时代,却因为南北战乱隔阂,从来没有遇到过,而针对《桃花源记》的隔空交手,鄙人还是觉得不太过瘾,但也算是开创性的了……
「大女君阁下,你们云梦剑泽一向处江湖之远,遗世独立般神隐,是天下第一剑宗,量身专设了匹配执剑人道脉的隐君一职,走的应该是最原始正宗的执剑人丶护剑人流派。
「对于这两位南北读书人合力开创的新执剑人流派如何看待?」
前方的雪中烛看不清具体脸色,只听到她语气有点寡淡:
「本座只有三个字。」
「哪三个字?」
「不收徒。」
魏少奇:……
杜书清:……
魏少奇怔了下,目光落在雪中烛紧握腰间雪白剑柄的手背上。
这只修长手掌一会儿捏紧剑柄,一会儿陡然松弛,一捏一松之间,手背有些失血发白。
魏少奇哑然失笑。
这位大女君阁下太傲了,可不傲也做不了云梦剑泽的首席大女君,威慑镇压不了有些散心的天南江湖。
况且,她如此年轻就紫气上品修为,前年桃谷问剑后,更是目前天下公认的剑道魁首,有傲的资格!
一直闷葫芦的杜书清突然问:
「魏先生,既然《桃花源记》真迹原稿,三百二十个字已经被拆开失散,那现在被京兆元氏所收藏的《桃花源记》真迹,除去已失的两根青铜轴杆外,剩下重新被补充轴杆的文稿,是怎麽回事,何人写的?」
魏少奇闻言,眼神意味深长,看了眼观察细致的杜书清:
「你说呢?它经过几人之手?」
杜书清点头:「明白了。」
雪中烛脸色不感兴趣,吴服大袖一甩:
「死人就不要再去夸了,你们同为读书人,倒是惺惺相惜,不过二师妹有句话说的好,我辈应当厚今薄古,此乃进取之道,送给魏先生了。」
金发及腰的高大胡姬话风一转:
「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