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三礼折上的熟悉名字感谢最爱东山晴好兄弟的萌主(3 / 6)

;   彩绶锁眉不解,小脑袋瓜子似是想不过来,又手指挠了挠歪斜的双丫鬓。

    循着此刻苏裹儿的眸光,朝檐外雨雾望去,似是洛阳方向。

    唔,难道小姐是憧憬神都洛阳那万国来朝、繁花似锦的盛世气象?

    倒也稍微能说的通。

    彩绶依稀记得,老爷夫人他们好像本就是关中人氏,只是当年似是家道中落,从神都洛阳匆匆迁来这偏居一隅的江南道,只是那时,小姐才刚刚出生……

    “这两日怎不见谢姐姐人影?”

    苏裹儿头不回的忽问。

    没去看似是在偷瞄她的包子脸小侍女。

    彩绶回过神来。

    咦,是小姐主动找她说话的!

    她歪头想了下,好像已经过了“不理小姐的一百息”,算术不太好的小丫头立马坐回小茶几边,迅速脆声答话:

    “小姐,谢小娘子出远门了,奴婢听漪兰轩的丫鬟秀春说的,昨天上午,奴婢也瞧见谢小娘子匆匆回来,收拾东西匆匆出门来着。”

    “是吗,出远门……”

    苏裹儿望了一眼屋檐外面,远方是在烟雾中若隐若现的青山轮廓。

    她忽然有一点羡慕谢令姜。

    可以随时随地,说走就走。

    而同是及笄之龄,有的人却宛若金丝雀一般困在笼中。

    哪怕稍微离开一点笼子,都会引来无数道目光注视,甚至可能触怒某个设立笼子的女主人。

    而金丝雀也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做事时都会多一层格外的思量与小心翼翼。

    因为她不是为她一人而活。

    金丝雀生活在无数或明或暗的笼外目光下。

    需要瞻前顾后,时刻注意言行举止。

    所以苏裹儿有时候其实挺羡慕来去自由的谢令姜,她有一个开明的大儒阿父,也无来自家族的负担压力……

    当然,这些话,苏裹儿自然从不会对谢令姜或者其他人讲,哪怕是贴身丫鬟彩绶。

    可世间就是有很多事,像这一样的脉络:

    你清楚的知道自己永远做不到这样的事,也成为不了这样的人,但是遇到这样的人后,便会隐隐吸引你去靠近谈话,渐渐成为闺蜜好友。

    再通过倾听闲聊,或为闺蜜排忧解难、出谋划策的方式,去隐隐窥探……或说是参与她的生活,这样下来,或许也算是伱自己也经历了一趟。

    而如若对方对你也是如此心理历程,那自然一结识,便会如同磁铁一般,快速成为无话不谈的闺蜜挚友。

    可苏裹儿与谢令姜并没有完全照这个剧本走。

    二女的关系,不冷不热,不远不近。

    算是好友,但算不上无话不谈的闺蜜。

    苏裹儿清楚,这位谢姐姐另有志向,也并不羡慕她,甚至相比于她,那位担任县令的大师兄更加吸引谢姐姐。

    而苏裹儿,性格缘故,哪怕日常向彩绶询问谢令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