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部分,重新组建地方国资性质类投资公司.”
罗阳按着自己的记忆论述道:“以后的城建项目,交给企业去搞,企业自己举债,自己建设,保留资产.当然,也允许企业自我经营,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业务量。”
“你的意思是用企业举债来替代政府举债?”
唐海林一下子就抓住了罗阳话里的重点,并咂摸出了一点味道。
“启动资金呢?”
中间还有若干关键环节没想通。
唐海林追问道:“如果还要用政府财政收入做担保,这样的意义并不很大。”
“这个倒是不难,我举个例子。”
罗阳信手拈来道:“比如交通系统,相信本地人都知道,目前交通系统在市区的车站、仓库、维修场地.数量不少,别的不说,光是地皮就值不少钱吧?”
咦?
唐海林眼前一亮。
“这我知道,光是现在不用的或是租出去的老车站,市区里就有三处,占地面积都不小!”
董大伟这时候也算是插上了一句话,帮着罗阳佐证。
“这倒是”
唐海林用手指敲着桌面:“目前市区的建设用地还是能卖出两百多万一亩的,如果交通系统成立这样的城投企业,有这样一笔启动资金,应该能顺利运转起来。”
“光看土地,其实这还不是最优选择。”
说到这里的时候,罗阳脸上的笑容更加自信。
他先是散了一圈烟,等到大家都点上之后,目光都聚集在他脸上时才继续说下去。
“城投公司的主力是搞地产业。”
罗阳由浅入深的分析道:“按照周期理论来看(实际是国家层面的政策调控周期),地产的好行情也就一两年时间,再往后,从一二线城市开始传导,影响到三四五线城市的时候,大约就在14、15年的样子。”
他说的很肯定,因为这是发生过的事情。
“前一两年行情好的时间里,正好用来协调内部,促成城投公司成立。”
罗阳解释道:“等到行情低谷期,城投开始有意识的往城东方向储备土地,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房价低迷,拆迁和征地的难度及成本可以低一点。”
“低谷期储备好净地,等到下一个周期开始,再高价拍出土地.”
本来就是国土的一把手,唐海林一听就懂:“前期成本由城投举债来搞,用折中价格将土地收入囊中,土地出让金上缴地方财政,同时这批土地可以抵押给银行套出资金,循环往复.等到行情起来,高价拍出土地,盈利成为城投公司的收益,支撑它在城建其他方面的投资.”
对于专业人员而言,一点就透。
罗阳继续出主意:“期间还可以做一些动作,等到土地收的差不多了,位于市区的人民医院本来就存在拥挤的现状,可以考虑往东面搬迁一下,市区里现在的中小学,唐叔不觉得班级太臃肿,一个年级四十几个班,拆分部分到东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