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
哪怕只是同样的评估,也是六倍多的差距。
“截止今年上半年,国内赴美上市的企业数量达到了154家。”
曹书宇接着道:“尤其是众多创新型科技公司,扎堆去敲钟,就算是阿里这样的巨无霸,也在谋求赴美上市,一两年里应该就能看到结果。”
两人接龙一般描绘米国市场的繁荣。
罗阳清楚这些吗?
经历过发达自媒体时代的洗礼,他的确懂一些。
不得不承认,米国的资本市场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监管体系完善,市场流动性强,这些特点都为国内公司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对创新和科技公司的支持上面,米国的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更大,这为国内谋求海外发展的创新型和科技型公司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如果是谋求在米股上市,那就是为了更高的估值和更好的融资效果。
米国的资本市场对于公司的估值更加市场化,更加注重公司的业绩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同时,米国的投资者对于公司的投资更加理性和长期化,这也使得公司在融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发展机会。
另外一点就不得不提到规避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了。
众所周知,国内的资本市场监管政策相对较为严格,对于公司的上市要求和监管标准也相对较高。
而米国的资本市场监管相对较为宽松,对于公司的上市要求和监管标准也相对较低,这为国内公司提供了更多的上市机会和市场空间。
这里要说明,米国是注册制,只要符合证券交易所的条件,提交申请即可上市。而国内是审批制,上市时间相对较慢,就拿姜远山的远帆电动车来说,从谋求上市开始,前后一年多了,还不能肯定上市。
按照老姜的说法,搞不好还要一年多的时间。
要知道远帆电动车上市,姜远山可是请了国内最好的辅助机构。
这也是后来国内公司扎堆挤到米股去上市的原因之一。
另外就是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了。
米国的资本市场是全球最为重要的资本市场之一,拥有着庞大的投资者群体和全球化的市场环境。
国内公司到米国上市后,可以通过与国际资本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最后有一点比较特殊,那就是股权架构AB股优势。
一些创新型科技公司在初创阶段就开始接受机构的投资,等到上市的时候,很多创始人手掌握的股权很可能只剩下百分之十几、二十几,按照常规思路,不足以掌控公司的运营管理权。
恰好米国证券市场允许股权架构AB股企业上市或存托凭证上市,这有助于创始人更好地把控公司未来发展,这一点对于创新型科技公司尤为重要。
直到热菜上桌,韩东明和曹书宇才结束这通接龙。
“我来提一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