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o6章 归宁25(1 / 2)

书中缘 到点儿吃饭 1166 字 3天前

吉娜又道:“既然现有人看我,我自然是回看过去,没想到他也没有回避,”

说到这里,吉娜手点在自己眼角,继续道,“姑奶奶信吗?我就是当时觉得他不是中原人。”

顾清认真听着,脑中也在回想昨晚看见的那人相貌。

齐国与外族通商贸易,不觉也已多年,即便是小时,顾清也听父亲说过异族,每每描绘对方相貌,多是红碧眼之流,这也是顾清从小就形成的一个印象,后来嫁到南理,始知有的外族,其实也跟自己一样黑黑眼,就以南理为例,大多也跟自己肤色一样,见着肤色略深的,很多也是晒出来的。

而昨晚那人,顾清却是怎么想都不记得那人在肤、、眼这些地方跟中原人有什么明显的差别,便以此询问吉娜。

吉娜笑道:“我说出一人,姑奶奶且想想。”

中原人的婚嫁思想里,重视的是门当户对,当原配正妻为理所应当,若高门女儿甘为人妾,还会被视为家族之耻,莫说让女儿借力,只怕嫁出之日便是恩断义绝之时。

不同于中原“一妻多妾”

讲求先来后到的伦理秩序,南理的多妻,准确地说,更像中原的“平妻”

虽说受中原文化影响,南理贵族也或多或少开始有意识地抬高第一位妻子的地位,但归根结底,女方的出身及娘家的势力,依旧深深影响着她在夫家的说话分量,与她第几位嫁进来并不关联。

而母亲的影响力,又投射到她生下的孩子身上,与中原的“母凭子贵”

又有差别,南理家族里的孩子,虽然也以年龄排序称谓,但即便是最晚进门的妻子,只要娘家足够强势,但凡生下孩子,无论男女,争取到的关注也天然就要比其他兄弟姐妹高出。

而此时吉娜提出的那人,正是杨承勋的五叔其中一房妻子。

顾清跟着夫君叫万婶婶的这位,年纪甚至比她还小两岁,其父为部族领,比之五叔所娶的其他地方官之女,万婶婶无疑是最有话语权的。

“你是想说,昨晚那个是南理人士?”

吉娜显然没读懂顾清的试探,较真道:“当然不是,那人看着就不是我们南理的长相。”

说着又松开挽着顾清的手,站开一旁,比划起来:“昨日宴席上的那人,看着就年轻,我想说的是,比起岁数,两人眼睛里的东西,很像。”

说到这里,吉娜就又来看顾清,像是感觉自己说的太过空泛怕顾清听不明白,一时像着急又像羞愧那样又是跺脚又是比划着眼睛画圈道:

“哎呀,就是——就是说——”

看着眼前姑娘跳脚着急的模样,顾清心底一阵柔软,忙伸出手去,抓住那只还在挥舞的手,稳稳牵住,才再平静说道: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因为文化差异和从小的成长环境不同,相比顾清当年十五岁时,吉娜根本是还未见识过人性险恶的,在肆意且无忧无虑里长大的她,也干体力活,也跟着兄长翻山越岭,可是心思却是无比纯粹的,正如她刚才说自己可以立刻感知到异样的目光,她对于陌生周遭的第一个反应,基本出于直觉。

而直觉是无从后天习得的,是可意会不可言说的,所以此时的她,即便想讲,无法具体用文字加以阐述也属正常。

但,此时顾清也不是表面的敷衍安慰,她是真的理解吉娜。

鲜衣华服金簪银饰,的确可以让人光鲜亮丽,但正如有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内在对外在气质的影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骨子里的东西,买不到,学不来,是必须经历过时间,养出来的。

正如杨家的那位万婶婶,出身实力雄厚家族的她,且本人就是处于家族上层,无论是“对外界的支配感”

或是“周遭对其的臣服度”

,都因长期权力环境的浸润而变成生活“常态”

的一部分,久而久之,这些认知就会内化为深层的安全感与自信,犹如骨血自带,也就是吉娜所说的“眼睛里的东西”

浑然天成的东西,很难伪装。

所以昨天那位于公子,父亲说他执掌家业,乍听就是生意场上的伙伴,可是对视的瞬间,顾清已然感觉这人绝对不会是寻常商人,此时套用吉娜的感觉,这个人的背后只怕是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家族或组织,所谓的“商人”

名头,不过是方便外出行走的幌子而已。

顾清的温柔,一直是吉娜喜欢她的最主要原因,这会儿不自觉地就又嘟着嘴主动环抱住顾清,喃喃道:“还是姑奶